当前视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2022-10-27 16:09:16 来源: 公务员之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篇1

摘要:我国因化学危化品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面对此种局面我国制定了多项解决和预防措施,除了严格控制市场上的危化品生产使用和储存等方面,也在积极强化校园化学实验教学中危化品安全教育,尤其是初中阶段.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了解不够深入,却又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一旦学生在实验课堂上没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和步骤进行实验就很可能造成实验事故,危及自身和他人.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危化品安全教育方法方面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危化品;安全教育;初中化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化学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讲都是一门较难攻克的课程,虽然在教育改革后我国绝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加设了化学实验课程,弥补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但同时也增大了危化品安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压力.作为化学教师,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要肩负起危化品安全教育的重任.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都很少会发生安全事故,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教师们还应继续对此方面进行优化,彻底解决此方面隐患.

1开展初中化学实验危化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1.1强化实验教学

大多数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理科知识,而实验教学又是开展理科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们只有在不断的亲身实验过程中才能够越来越理解那些知识点,也才能越来越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危化品固然可怕,但其不应成为化学实验教学路上的“拦路虎”,如有些地区的初中学校为了安全而不配置、不使用危化品进行常规教学,而是以黑板、课件等形式代替,或是单独由教师一人进行演示实验,却不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做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安全,但却与化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严重不符.

1.2保证师生安全

近年来学校安全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往学校方面通常只是围绕着暑假不去河边海边玩耍、出行要跟父母老师报备等方面进行,却鲜少加大关于危化品方面的教育力度.在学校内对危化品进行有效管控除了可以始终确保化学实验课程不会被贻误外,更重要的是此举能够有效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危化品从选择到购买再到运输和使用,甚至是销毁都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任何环节都不容有失,尤其是使用阶段,这个阶段是所有参与本次实验的教师和学生最为集中的时候,一旦发生爆炸或是其他情况很可能殃及到其他学生,造成更大范围的教学安全事故.

1.3确保和谐稳定

对于人们来说任何一件危化品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虽然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有限,能够接触到的危化品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相对较少,可当对危化品知之甚少的学生面对它时,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除了存在校园隐患外也有可能给社会上带来麻烦,如有些学生对危化品的威力十分好奇,总想尝试一下,但在教师的管控下难以实施自己心中的“实验”,其很有可能会将危化品从学校内偷盗出来.这样一来无论学生有没有在校外进行实验都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情,因为即使学生最终没有勇气试,也不会像专业人士一样对危化品进行保管,很可能随手扔在街上或是垃圾桶里.如果被非法分子拾到拿来做非法之事,或是被不知情的人接触到而伤了自己,无论哪种情况都不容小视.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已经出现过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导致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如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危化品存放方式不当导致泄漏等,同时这也反映出一些学校在化学危化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一是学校内缺乏一套完整的危化品管理机制,很多教师在领取和归还实验物品时没能做到及时登录信息,自觉性不强,且校内未指定专人负责实验物品的管理工作,导致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二是部分教师有时会委派课代表将实验物品送回到管理处,或是为了避免麻烦直接将实验物品带回到办公室,以便下节课继续使用,若该物品属于危化品而学生又对其不够了解,很有可能在送回管理处的途中发生意外.或是在办公室的实验物品被学生携带出校外,从而带来安全隐患;三是一般来讲实验课的课程安全都相对紧张,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往往将重点都放在了如何带领学生做实验和讲解实验知识、技能等方面,却忽略了安全教育的普及工作,使得很多学生对危化品知之甚少,无论是在实验过程中还是生活中都不能够提高警惕.

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危化品安全教育方法

3.1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学校安全教育应渗透到方方面面,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很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同时其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如果没能及时准确地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很容易走上歪路,甚至发生违反校规、违反法律法规、伤人伤己的情况出现.化学危化品实验也是安全教育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在有关危化品的实验中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而是要对其有一种敬畏之心.平时开展危化品安全教育或许会显得有些突兀,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课的课堂导入环节来进行此方面教育,如在网络中下载一些由化学危化品引起的安全事故,再将引起事故的危化品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向学生们解释为何会出现此种情况,并要学生从今天开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化学实验.或许社会上的事情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遥远,但当其看到真正有学生因此而受到伤害,想必内心的震撼会更大,此时也是教师普及化学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机.

3.2对危化品进行全方位管控

一般情况下只要做好管控工作,就可以大大减少危化品发生事故的概率.对于初中学校来讲若要对此方面进行严格管控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管理机制,指定专人对危化品进行预采购、保存、管理、登记等工作,最好能够实现双人制,互相监督;二是需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厂家合作,并且必须完全符合政府要求,这样一来可以确保进入校园的危化品从出厂到运输再到入校这整个过程的规范性;三是危化品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除了要做好出入登记外,管理人员还应针对不同的危化品进行分类存放,如大多数危化品都不喜潮、怕晒,或是有些危化品具有爆炸、腐蚀等特征,因此储存室要配备一些通风设备,制备温度计,再采购一些应急处理器材,如灭火器和河沙等;四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仓储室安装监控,如果发生失窃或是事故时有据可循,也可以安装报警系统,这样一来一旦有事故发生人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警报,并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损失;五是严格控制危化品的出借和归还,无论是出借还是归还都应在双人签字确认的情况下进行,对于教师私自领取或是短暂使用后不归还的情况要坚决抵制.

3.3利用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对新奇的化学实验都有很强的兴趣,然而一旦需要进行一些有危险的实验时很多学生都会有一些退缩情绪,尤其是胆子小的女学生.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学习不但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气氛,还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提升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进行实验分组时教师可以将男女生进行混合,男学生通常胆子较大,敢于动手,在看到男同学成功完成实验后可以减少女学生的畏惧心理.另外,也可以重点突出一下课堂互动环节,如开展灭火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知道的灭火方法.以蜡烛灭火为例,由学生自发讲解自己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的优势和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在现有条件下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自己的想法得到实践后通常会增加学生们的自信心,也会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增加对后续实验的参与热情.发言不受限制,可以代表自己也可以代表整个小组,小组其他成员有其他方法也可以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探讨,这对于危化品实验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3.4强化学生对危化品的应变处理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种类众多,其中有很多实验需要应用到一些危险性物品,最常见的是酒精,虽然其危险系数并不高,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肯定会在实验室内造成恐慌.而教师即使反复强调操作要点也难以完全避免不会发生意外,因此除了理论上的安全教育外也要着手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如若在实验过程中有学生不小心打翻酒精灯造成爆燃现象,此时教师不要一味指责学生,或是快步上前自己将事故解决,而要迅速安抚学生情绪后教师可以尝试指导学生自己来处理该情况,如让学生找来抹布,并将其弄湿,然后勇敢地将其盖在火苗上.在处理完后再将原理告诉给学生,同时指出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告诫所有学生不要再发生类似情况,如果真的发生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再如在进行酸实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模拟被酸灼伤后的处理情景,被灼伤后要立刻以水进行冲洗,冲洗时间要稍长一些,然后再用3%左右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洗涤,若情况不严重这些措施即可,若严重在完成这些紧急处理后需要到医院再进行医学处理.进行此类实验训练不但可以丰富课本中缺少的危化品知识,还可以强化学生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以免在发生事故后紧张失措,错过最佳处理时间.

3.5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危化品认知体系

在大多数人眼中化学品具有极强的危险指数,人们对其有更大的抵触情绪,因为有些事故夺走了很多宝贵的生命.同时化学品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部分人认为这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恢复环境等发展目标也是一种阻碍.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是因为人们对化学存在偏见,其往往只看到了化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忘记了化学也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综上所述,让学生们对危化品有更多的了解不仅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大限度地保证化学实验课堂的安全性,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们了解到虽然化学危化品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若使用得当就能够为人类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几个经典实验来印证此方面,使学生们对其产生敬畏之心,而非单纯的畏惧之心.

作者:谢亚婷 单位: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篇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1]为此,笔者利用实验室、医药研究、食品等行业常用的塑料滴管自制微型实验教具,对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大大拓展了塑料滴管的用途,教学效果显著。笔者现将该塑料滴管的多功能设计介绍如下。

1塑料滴管

塑料滴管(图1)是一种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由PE(聚氯乙烯)或TPE(聚烯烃热塑弹性体)材料制成,密度小,易加工,材质稳定,可以连续使用多年。与普通玻璃滴管相比,塑料滴管具有不易老化、不易破损、带有刻度、规格多样(常用规格:1mL、2mL、3mL、5mL和10mL)、试剂用量少、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和经济实惠(网购为6~7分钱一支)的优点,有利于开展实验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兴趣小组探究活动及教育装备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或地区。

2塑料滴管的多功能设计

2.1辅助用品及自制用品

(1)辅助用品:医用输液软管(图2)、毛细滴管(图3)。(2)自制用品:“密封帽”“药匙”和“滴管架”。①自制“密封帽”(图4):将一小段输液软管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变软,用镊子轻捏一下,即实现完全封闭,再将其套在塑料滴管的尖嘴管上,即可起到密封作用。②自制“药匙”(图5):斜剪掉尖嘴管、一小段刻度管及球肚的2/5,使之成为两端开口的“药匙”(图5-a)。说明:在用大口的一端盛取粉末状(或颗粒状)药品后,能使药品沿小口一端滑出而送入容器(图5-b)。③自制“滴管架”(图6):由于普通试管架的架孔较大,滴管放置其中晃动不稳,所以需要自制适宜的支架。取一块长约30cm、宽约10cm、厚约3cm的泡沫板,根据滴管球肚的直径在其上挖出10~12个圆孔,用于放置和固定滴管。

2.2塑料滴管的设计功能

(1)储存试剂。①储存液体。用塑料滴管吸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后倒置,擦去残留在尖嘴口的药液,套上自制“密封帽”(图7),贴上标签,置于自制“滴管架”的孔内。此时,滴管兼具储存和滴加液体的双重功能。②储存固体。将塑料滴管沿刻度管和尖嘴管的连接处剪开,用自制“药匙”取适量固体送入滴管,套上尖嘴管和“密封帽”(图8),贴上标签,置于自制“滴管架”的孔内。(2)制成微型反应容器。将塑料滴管剪掉尖嘴管制成反应容器,可用于初中化学教材部分实验的改进或重新设计。具体为:①代替小试管。去掉尖嘴管的滴管可代替小试管,在其中进行微型实验。若涉及挥发性药品,可套上自制“密封帽”防止污染。②制成固液常温型微型气体发生器。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简易气体发生器。在剪掉尖嘴管的滴管上套一段输液软管作为导气管,用凡士林密封连接处,可作为氢气、氧气(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二氧化碳等固液常温型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图9)。二是可控气体发生器。用酒精灯加热过的镊子在滴管底部烫一些小孔(图10-a),小孔上方放置固体药品,再另剪一个滴管球肚,装入液体药品,套在放置固体的容器下面(图10-b)。实验时,通过拇指和食指挤压(图10-c)和放松(图10-d)盛液体的球肚外壁,即可借由液体的上升、下降而使固体和液体接触、脱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三是模拟启普发生器。将毛细滴管的球肚剪掉1/4,置于尖嘴管中(图11-a),模拟“球形漏斗”(用凡士林密封连接处);在滴管球肚与刻度管连接处烫一圆孔,插入尖嘴管(图11-b),用塑料胶粘牢;接上输液软管作为导管,再装上流速调节器作为“止水夹”,模拟“带活塞的导管”;放置装固体的带孔球肚及装液体的球肚,可模拟“葫芦形容器”(图11)。实验时,打开“止水夹”,液体流下接触固体反应生成气体;实验结束时,关闭“止水夹”,内压增大,液体回流至“球形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此设计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一致,能深化学生对其原理的感性认识,增进理解。

3多功能塑料滴管教学应用示例

3.1课内教材实验

(1)铵态氮肥的检验。实验原理:NH4++OH-=NH3↑+H2O。实验过程:用自制“药匙”将少量NH4Cl和Ca(OH)2粉末的混合物装入滴管内,给尖嘴管口套上“密封帽”,防止生成氨气逸散于空气中;用拇指和食指揉搓药品所在部位外壁片刻(图12),取下“密封帽”,在容器口扇闻气体,有刺激性氨味;再将蘸有酚酞试液的棉签(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容器口,棉签变红(或试纸变蓝),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证明原化肥含有NH4+。实验优点:与教材的在研钵中研磨混合物的方式相比,该设计减少污染、节约药品。(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实验过程:使用模拟启普发生器装置,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止水夹”,向“球形漏斗”中注水,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然后用自制“药匙”向球肚中加入少量石灰石,插好“球形漏斗”,导管伸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或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或进行其他有关性质实验);打开“止水夹”,沿“球形漏斗”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或石蕊溶液变红),反应片刻,关闭“止水夹”,反应停止。实验优点:该设计融气体制取及性质探究于一体,弥补了气体制备和性质实验不连续的缺陷。

3.2课外兴趣实验

(1)空中生烟。实验原理:NH3+HCl=NH4Cl。实验过程:把滴管球肚一截两段,将其中的一段用略大于其直径的笔帽撑大一圈后,再倒套回原球肚断口,作为“密封帽”(图13中的a处);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签分别装入经此法处理后的两支滴管中,并用一段输液管相连(图13);实验时,打开一侧的“密封帽”,捏另一侧滴管球肚,观察到打开的容器口处逸出白烟(图14)。(2)迷你火箭。实验原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点燃后放出大量的热,化学反应式为2H2+O2=====点燃2H2O。实验过程:将滴管剪去尖嘴管,剩余部分作为“迷你火箭”;先用简易装置制备少量氢气,并用排水法(便于控制气体的混合比例)将氢气通入“火箭”;再通入用双氧水制备的少量氧气(两者按体积比约为2∶1混合);将装有混合气体的“火箭”套在电子脉冲点火器上引燃,随即听到强烈的爆鸣声,管口冒出5~6cm长的火焰,在巨大能量驱动下,“迷你火箭”迅速射向空中。

4实验器材收纳盒的自制及说明

(1)该教具是零散小件,可动手自制收纳盒,分类存放器材,方便取用。该收纳盒可用生活中的废旧品——葡萄酒包装盒改造而成,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用于存放基本实验用品和“滴管架”,具有收纳和演示的双重功能(图15)。(2)在实验演示时,只要打开收纳盒,就可在下盒体中放置的“滴管架”上直接操作。(3)整个收纳盒小巧轻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盒外设有提手,便于携带,非常适合实验教学演示或学生自己单独动手实验时使用。

5自制多功能塑料滴管的优点

(1)该套实验教具制作简单(只需用剪刀进行剪裁),师生均可亲自动手自制。(2)具有使用方便、现象明显、节省药品、安全实用、经济实惠、便于推广等优点,为学校全面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3)具有“一器多用”的功能,特别适合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动脑的直接体验机会,真正实现了“小材大用”。(4)该教具是对设备条件薄弱学校实验资源的有益补充,并为学校课后组织体验性与实践性相融合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作者:王乾川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篇3

化学虽然属于专业的科学范畴,但是却包含很多生活中的小常识和自然现象,实用性非常强,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点的灌输,课堂教学氛围也比较枯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会由于化学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对学习化学失去信心。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基于学生的兴趣开发出来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在兴趣的激发下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并且通过实践深刻掌握教学知识。

1.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初中阶段学生是在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的,初三的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化学作为中考的重要科目,在总体的考试成绩中占很大的比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都是以考试为核心开展教学的,而学生也更愿意以考试为导向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课堂上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大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在课后根据教师强调的重难点进行练习和复习。化学教学中通常都会有很多的演示实验,教师也是省略演示的过程直接在课堂上讲解实验,并且让学生记住实验中的主要步骤和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能提升很快,但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学习化学,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2)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提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仍然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化学作为科学范畴中的教学科目,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通过化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往往只重视对学生重要知识点的灌输,学生并没有掌握化学知识的本质,化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改变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将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3)化学教学设施有待完善化学是一门科学实验课程,实验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提高化学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当前我国的很多学生在化学基础设施方面还不太完善,很多实验都无法完成,使化学教学受到很大的阻碍,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化学实验的重视,不断完善化学实验教学设施,使化学实验教学能顺利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开各种实验设备,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完善教学设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化学趣味化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并且趣味性更强的化学教学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初中化学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实施的策略

(1)结合实际生活趣味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基础的化学知识为主,而且大多数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时,要深入挖掘教学的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的生活素材的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内容体会到亲切感,并调动他们对化学课堂的热情。在化学课堂上通过引入生活化的趣味实验素材不仅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和生活化,而且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对化学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化学课程是初中生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生活趣味素材的引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化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且通过化学的学习能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还可以利用化学知识为生活增加趣味,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例如,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引入“魔棒点灯”的实验让学生深刻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实验中教师用将少许的高锰酸钾晶体放置在玻璃器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一点浓硫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试剂,再用玻璃棒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通常这个时候酒精灯会被点燃。教师在引入这个实验后学生往往都会非常好奇,因为这个颠覆了我国在日常生活中点火需要火柴或者打火机的认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包含哪些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以及达到着火点基本条件的教学进行分析,高锰酸钾和硫酸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和水,而硫酸与水反应又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酒精蒸气在放出的热的作用下会达到着火点,并且在氧气的助燃下就会出现燃烧。通过这个演示实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高锰酸钾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同时还掌握了燃烧条件的问题,而且实验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2)在演示实验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索,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为了促进学生思考和主动积极探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思考问题。通常情况下这种趣味性的化学实验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趣味实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刻。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融入演示实验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学生对知识地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能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化学知识中有很多实验,如果教师仅仅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而且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往往也只是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的演示实验中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每个环节中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趣味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测,进而加深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密写墨水”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碘的性质,并且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学会如何将不同的化学物品的性质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对学生形成启发。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实验用具,用干净的毛笔蘸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在吸水性比较好的纸上写上“密信”晾干之后是看不到字的痕迹的,然后再使用棉花蘸取少量的碘酒在之前写上“密信”的位置进行涂抹,就能显示出来蓝色的“密信”字迹。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这个实验使用的是什么化学原理,“碘遇到淀粉会呈现出蓝色”这个性质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这个实验是否还可以用其他的化学物品做出来,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学生知识整合以及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重要的意义。

(3)通过演示实验突破学生创新思维的难点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非常重要的目标。化学教学知识虽然大都是基础性化学知识,但是却可以通过这些知识进行创新,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化学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通过演示化学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创新,能将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能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交叉应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也一定要突破知识本身,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回忆,也可以跨学科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交叉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课堂上进行“高锰酸钾制作氧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该实验现象产生的原理以及过程,每一步实验的流程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如果将实验的步骤调换一下实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每一步实验步骤的设计有什么目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不仅掌握了相关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在思考中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素养。在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相关的化学原理和知识还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让学生结合不同的制氧气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将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化学学习不再只是停留在知识本身上,而是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通过小组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组的教学活动是当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化学兴趣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扩展。对化学教材中提到的关于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客观情况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就可以交给化学兴趣小组,让他们在生活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动手,通过相关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种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且能在主动思考和探索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往往会具有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之后就可以让小组对生活中的水进行酸碱度的测量,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和研究测量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真正掌握了酸碱度的测量方法,同时通过学生主动动手实践使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加深了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化学不能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深入生活中对知识进行应用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化学知识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让化学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化学教学的重视,将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趣味性素材,在实验中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并通过演示实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金子亮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中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篇4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1]。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需要精准把握学生特点,精心分析教材实验,精确设计实验教学,积极探索素养导向下的实验教学策略与途径。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重要举措。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部分实验教学内容为例,对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1在验证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目标不清晰、要求不明确、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只关注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却错过了对其刺激性气体产物的感官认知,从而难以领会并思考集气瓶中预留少量水的作用,个别学生甚至连燃烧的可燃物——硫粉都不知晓,学生仅仅是看了个热闹,收效甚微。长此以往,必然使学生丧失仅有的一点学习化学的兴趣,严重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对此,教师应充分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每一个实验所承载的教学目的和功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要能启迪学生思维。有关氧气助燃性实验,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设置了图1~图4所示的一组实验。首先,在该实验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需充分理解这一组实验的整体功能。图1所示实验提供了检验氧气的方法。图2~图4所示实验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硫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以不完全归纳的思维方法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的认识,从而能预测蜡烛、木材等其他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形成对氧气助燃性的规律性认识和应用,同时为“以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提供依据。图4所示实验通过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氧气助燃性,同时,为后续第七单元“燃料极其利用”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我们应了解这些实验均负载的共同功能,即通过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表述能力。再次,我们更要挖掘这些实验的独立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各个实验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例如,在图2实验中,为何硫粉取用不宜过多?集气瓶为何需预留少量水?在图3实验中,木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证明?在图4实验中,为何要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系的火柴有何作用?为何要待火柴快燃尽时才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为何也要预留少量水?在以上实验中,将可燃物自上而下伸入集气瓶为何都要缓慢进行?实际上,除硫的燃烧实验由教师演示完成外,其余实验均可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即使学生在实验中有失误,但他们在实验中获得的体会与思考,更有助于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一方面,这些实验基于其实验操作的过程、细节及其他注意事项等,承载着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安全及环保意识等方面素养的提升功能;另一方面,上述实验提供的诸多问题情境,承载着对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功能。实际上,上述诸多问题都可借助逆向思维解决。例如,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木炭要缓慢伸入集气瓶的原因就可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若将红热的木炭迅速伸至瓶底,则会导致木炭剧烈燃烧,其放出的大量热使集气瓶中上部的氧气膨胀逸出(图5),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出答案:防止集气瓶中上部来不及反应的氧气过多逸出或使瓶中的氧气充分反应。逆向思维对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与技巧运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初中化学问题时,逆向思维往往能解决一些正向思维方式不能解决的难题。在化学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方法,大胆质疑,并结合正向思维进行分析、推导、论证,发现规律,解决问题[2]。

2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根”。教材介绍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是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的有效途径[3]。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探究结果固然重要,但探究过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笔者以教材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学为例,对探究实验中学生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教师]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呢?(演示:取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加入少量水,振荡)如此,大家能否看出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呢?[学生]不能,因为没有现象产生。[教师]如何用能观察到现象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呢?[教师]我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教材实验6-4:如图6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教师]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软塑料瓶变瘪,这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教师]为何该实验现象能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论?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学生]密封的软塑料瓶变瘪,这说明瓶内气压减小。而引起瓶内气压减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另一个是瓶内气体减少。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温度基本没有变化,因此,必然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的气体减少,使瓶内气压减小而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教师]解释得很好!不过,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温度降低和气体减少会引起密闭容器内的压强降低,部分同学还理解不透。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学生]喝豆奶时,如果塑料杯的豆奶用吸管吸完后,再吸空杯的话,塑料杯就变瘪了。这说明杯内气体减小,压强降低。[学生]夏天为了喝冰一点的水,我曾经把半瓶矿泉水放进冰箱,后来取出来时结果发现矿泉水瓶也变瘪了。这说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降低。[教师]相当不错!该实验就是利用软塑料瓶来体现压强的变化,进而推理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师]刚才我们利用软塑料瓶的变瘪实现了二氧化碳溶于水性质实验的可视化。如果二氧化碳装在无法形变的试管或集气瓶中,那么,还有没有办法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师]提供二氧化碳(密封于试管中)、盛水的水槽。[学生]将盛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在水下拔出胶塞,观察试管内水面是否上升(图7)。[教师]好!请你演示。[学生]观察自己设计的实验,不见试管内水面上升。[教师]难道二氧化碳又不溶于水了?[台下学生]还要再轻轻摇动试管,让气体与水充分接触。(台上学生轻轻摇动试管,试管内水面上升。台下学生热烈鼓掌)[教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通过层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以实验和生活事例中的现象作为证据,较完整地推理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结论,切实做到了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3在设计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灵动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考虑实验的科学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教材实验的创新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以第九单元课题1中“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部分教学片段为例加以阐述。[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直接利用温度计设计实验去探究物质溶解的吸放热问题,如果没有温度计,那有没有其他办法探究物质溶解时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呢?[学生]可以用手摸溶解固体的烧杯外壁。[教师]如果两种物质溶解都放热,那么,如何比较哪个放热更明显呢?[教师]提示:当温度改变时,在密闭系统中的气体压强会怎样改变?[学生]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反之则减小。[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装置,设计目标要能通过压强变化产生的直观现象分析物质溶解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请画出装置示意图。[学生]经过讨论思考后,学生画出的装置示意图大致有4种(图8~图11)。[教师]同学们找一找设计的这些装置有何共同特点?[学生]都是密闭系统,都能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直观反映压强的变化,从而判断物质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教师]是的,这些设计都相当不错。但毕竟还是有些不同,请同学们进一步对这些装置进行分析评价。[学生]我对图8和图10装置有质疑:即使物质溶解时没有明显温度变化,加入的水挤占瓶内气体空间也会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容易产生误判。而图9和图11装置则能避免这个问题。[学生](设计出图8装置)如果气球膨胀的体积明显大于加入的水的体积,那还是可以证明物质溶解时放热引起的温度升高。[教师]棒极了!同学们不仅注意到图8和图9的不同,还能根据这些差异提出各自的观点。请问:按图8和图9装置进行实验,假若气球都膨胀,气球膨胀的原因是否有差异?[学生]图9装置气球膨胀一定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压强增大而导致的,而图8装置气球膨胀还有可能是由于固体和水接触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使压强增大而导致的。在掌握基础实验的前提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充分利用所具备的学科知识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灵动把握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和学生在交流争论中的批判性思维,善于把控学生在交流甚至是争论中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充分调动学生运用自评、他评、实验探究等学习方式[5],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自主设计安排实验。这样就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性和思维活跃度,也使其创新思维得到了开发[6]。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构建化学学习的整体思维,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更好地提升学习化学的能力[7]。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知识重要,获取知识的过程更重要!

作者:吴雨平 单位: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

编辑:Edt_69

最近更新

当前视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每日速读!从小不许吃糖和被允许吃糖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就会显现出来
微资讯!奶奶将三轮车车厢改造成漂亮“公主房”:花了5天,孙女晚上都想坐
世界今日报丨“人造子宫”若成功,是否意味着女性不用再受妊娠之苦?一文科普
全球快讯:当孩子的“远视储备”高达800度,易诱发“弱视”
环球热点!凉山州人民政府·西昌学院校地合作交流会举行
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初北平参加大连市海洋食品与生物制品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信息:大连海事大学召开“双一流”建设学科平台项目专家咨询会
世界微资讯!东莞理工学院在横沥设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今日看点:西华大学召开学院“十四五”规划汇报交流会
环球新资讯:2023陕西高考是全国几卷
世界微速讯:2023天津高考是全国几卷
全球热消息:2024年福建新高考选科要求与专业对照表
全球热消息:2023上海高考是全国几卷
2022张家口学院单招录取分数线(含2021年)
临坛竹出自哪里?临坛竹的简介
古尔邦节又叫什么节?尔德节是什么意思?
至纫公谊的来历和用法是什么?至纫公谊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怎么查?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是什么?
骚狐是哪的方言?骚狐狸是什么意思?
鹿回头传奇小提琴创作时间是什么?鹿回头传奇的简介
长叶茜草与茜草一样吗?长叶茜草的简介
说明性按语怎么写?说明性按语是什么?
甘肃秦腔和陕西秦腔的区别在哪?甘肃陇剧的起源在哪?
怨妇是怎么造成?怨妇体是指什么?
茜草和鸿茅草区别?长叶茜草简介
凤姐跟谁其名?凤姐的真名是什么?
石仙桃新鲜的好还是干的好?粗脉石仙桃的简介
断网恐惧症是什么原因?断网恐惧症是什么?
范汉杰是大埔人吗?范汉杰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