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开始更加关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实践证明,想要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农产品的资源,发展和精深加工,着力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心,以龙头企业和名牌品牌为基础,做大做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加快培育肉类、粮油和果蔬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加强原产地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构建绿色农畜产品,是国家赋予的农业发展战略定位。为此,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绿色农畜产品供给侧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品质提高,促进农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集约型转变,高质量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全国人民提供绿色优质的农畜产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农畜产品基地;高质量;探究;品牌特色;无污染
内蒙古的主要农畜产品近年有了很大发展。从总体上看,农牧业发展水平低,土壤、大气和水源污染仍需要控制,但就其发展前景而言,具备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条件。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应由增产为主,向稳定产量和质量2方面转变,尤其要重视产品安全、增加绿色农畜产品产量、提升农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打通绿色产品输出通道,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新型基地。
1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意义
“绿色”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高质量的动物制品的总称。其最显著特点是安全优质,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产品的制造与处理都要符合特定的品质要求。建立“绿色农畜产品基地”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重中之重。要使老百姓提升生活质量,为百姓供应优质的绿色农畜产品,必须转变观念,科学定位,重视基础设施的建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就创建“绿色农畜产品基地”提出了自身的观点[1]。
2存在的问题
2.1规模以上企业少,利润占比低
根据我国统计部门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规模及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较上年同比下降3%,所获取的利润受到国际市场和疫情影响持续下降,规模及以上农业生产企业的营业税及产值下降约7.5%。
2.2成本上升挤压利润
由于饲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了农业部门的生产费用上涨太快。在全国范围内,农牧制品加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4.2%。由于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导致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企业的盈利增长比去年同期降低了0.8个百分点。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窄,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制约。
2.3企业经济实力弱,产业集聚效应不够
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业和畜牧业的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受到疫情和国际市场变化影响,无法在生产和管理中及时采取措施,最终不得不倒闭。通过2021年和2020年2年的统计资料比较,大部分区域的绿色农畜产品企业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没有能够在区域内建立起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2]。
2.4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生产加工较为初级
全国分布着很多重要的畜牧产业基地,部分畜牧场的拥有者发展畜禽养殖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但是,当前大部分在畜牧区域内,仍有部分农牧业生产企业处于初级水平,以粗加工为主,生产设施陈旧,劳动生产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的研发水平低,不注重技术的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从而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和进步。
2.5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来看,由于天然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农业及畜牧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例如我国的西部地区,自身占据天然的优势,地域辽阔且草质优美,适合实现大规模的养殖。
2.6金融支持状况和问题较多
首先,信贷总量的支撑力度不够。截至2021年底,我国西部地区支持乳制品、肉类和绒毛加工行业的资金总额占据整体财政比例为6.5%,支撑力度偏弱。二是支撑体系的单一化。对农业和畜牧业的支持主要是对肉类加工,截至2021年,我国对肉类加工企业的信贷总额较上年下降2%。三是方式方法上的落后,缺乏创造性。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和农商行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难以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四是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不足,政策性财政对肉品加工业的帮助并不大。
3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对策
3.1明确发展过程中各个主体的定位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是由国家倡导和推动的。通过自身的权威、公信力和资源的融合与对接,可以在下列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是主动推介当地的优质农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并在国内建立终端消费市场;二是与全国著名的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合作,协助当地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电子商贸;三是支持区域内的主要企业开展网上交易,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四是做好区域内的协同工作,防止区域内的企业之间出现恶意的竞争;五是强化监督管理,保证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六是推动建立完整的供应链跟踪系统。农业生产加工企业、行业协会及合作社是农业和畜牧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来发现、创造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要重视如何正确地选择电子商务模式,提高电子商务的运营水平,保证线上交易产品质量,处理线上与线下的冲突,克服物流瓶颈等问题。农牧户和个体经营者都是农牧业电子商贸活动的活跃因素。农业与畜牧业的工业化进程将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发生变化,其中一些人将入资生产加工企业、行业协会和合作社;另外一些则是以企业的形式进行竞争。虽然其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但在生产经营中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3.2加强数字农牧业人才的培育
加强农业信息化、农业生产技术及现代经营管理等知识人才培养,使农民通过数字技术获得农业信息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数字农牧业人才培养,促进区域内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高校、企业合作,引进和培养信息化的农牧业学科领军人才、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要强化“数字农牧”专业技术培训,通过“产学研用结合”的方式,以“信息化、高素质、高实践能力”的信息化农业人才作为“数字化”的先锋。通过实施农牧数字化农牧服务下乡,提升“三农三牧”干部、新型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牧民技术运用与经营管理的能力[3]。
3.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集体经济功能
要选好乡镇领导队伍,不断完善党员队伍,提高村级组织职能,解决农民与生产的矛盾。当前,农业和畜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所占有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多。随着“三权”分置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各乡镇“两委”要充分把握和充分发挥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的大潮流,提高农牧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经营活力,积极发展规模化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牧业生产标准化、专业化。
3.4制订相关标准,抢占行业先机
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在行业里立足是提升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的关键一招,但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常常会以各种形式在市面出现,从而严重地制约着商品的流通。另外,有关的国家标准对“绿色农业”的要求并不全面。所以,在制定符合自身产品的相关规范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定相应的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规范能清楚地说明商品质量,使顾客安心,方便买卖。建立和打造高水平的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可建立和保持高水平的市场竞争力。这对拥有独特资源优势、构建绿色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基地而言显得十分必要。率先制定标准,建立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产业定位,积极参加制定国家有关产业的标准,能够有效地提高基地的影响力。
3.5选择适当的电子商务模式
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模式是非常关键的,正确的模式将会为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可充分地借鉴以下几个原理。一是流动性原理。发展电商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顾客了解和购买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商品。对于终端产品的生产商来说,要尽可能地与国内著名的大型第三方平台进行协作,能为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创造更多的客户和创造更多的利益。二是效益理论。在实施电子商务时,应以最少的投资为代价,获得最大收益。搭建独立的平台,除了前期的投入之外,后期的维护、人员及时间的投入,都是非常昂贵的。相对于自主开发,更实际的做法是直接使用已有的第三方服务。成熟的第三方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并且成本比自主开发要低得多。尽管第三方的平台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商品陈列,但是可以由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官网来进行宣传。三是利益原理。如果绿色农畜产品基地想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到下游产业链,就应该考虑采用与终端用户更为贴近的电商平台。在传统商业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企业往往需要通过上游用户来获得真实的数据信息。电子商业极大地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性,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可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与整个供应链中的顾客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满足自身的能力和物流分配条件下,必须尽可能地贴近终端用户,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3.6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一是为建立绿色农畜产品全程溯源系统提供资金支撑。大力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提升企业的形象。二是通过财政扶持,对农业生产进行优化。扩大蔬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扩大“三青作物”的种植规模,在农业地区培育出高质量的马铃薯、高品质的蔬菜及饲料等农产品。坚持种养结合、以养为主及以多种经营为主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三是为发展优质牧草生产提供资金支撑。积极扶持自然区域作为天然的打草场,在农业区域建立大规模的饲料生产基地。
3.7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探索直接融资模式
一是要通过对融资工具和服务的改革,明确信贷支持的重点、比例和融资模式。通过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畜牧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二是要大力发展符合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经营特征的小型信贷机构,并严格落实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三是积极推进债券融资、发展企业债券及扩大债券融资、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和短期债券融资。四是要积极发展创业型风险投资,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资本筹资与退出制度,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创业基地”,以民营资本为主,以国家基金为主导,加强风险资本的市场化运行。
3.8进一步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推动农牧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有效连接
推动有关行业的整合与发展,构建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一体化的完整链条。一是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向前延伸和整合。以优良的品种为依托,不断拓展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的渠道,加强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的稳定性,培育名特优农产品。二是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双向整合。以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发展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促进农业双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升级和农畜产品梯度升值。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和畜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扩大农业和畜牧产业的销售渠道,提高绿色农畜产品的附加值。在技术进步与方式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直供、产地直销和个性化定制等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绿色农畜产品发展多元化的背景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增值,以名特优农产品为基础,构建城乡相辅相成的区域连结工业集群,形成以“科技+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模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绿色农畜业的快速发展,更多人开始关注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这就对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只有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构建绿色农畜产品基地,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效益双赢局面,可有效地推动我国绿色农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Z].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4.
[2]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现代农牧业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牧区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Z].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3.
[3]冯玉臻.全力打造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J].人民周刊,2021(5):68-69.
作者:乌文泽 刘海蛟 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