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河南省两所公办护理本科院校2017—2020级528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总分为(71.92±11.27)分,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总分为(98.66±13.0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为学习能力、年级、英语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绩点水平、环境因素、家庭居住地。结论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有待改善。校方应尽早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探索构建新型培养模式,开发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资源,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环境;本科护生要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和学习适应能力,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发散思维。
关键词: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科研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可深入了解护理现象的本质,探讨护理活动的规律,为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证据[1]。新时期的护士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护理技能,更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多项研究表明,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较低[2-4],而护理本科教育承担着培养本科生初步科研意识与技能的任务[5]。由于国内护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本科学历者必然成为临床护理队伍中的高层次人才和护理科研的主要力量。研究表明,提高本科护生对护理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护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的关键[6]。因此,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现状,有助于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本科护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但目前的调查发现,我国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对科研知识和方法不重视[7]。本文旨在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资料图)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2月6—15日抽取河南省两所公办护理本科院校2017—2020级全日制本科护生528名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全日制统招本科护生,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调查期间外出学习、休假者。
1.2方法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英语水平、绩点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等内容。(2)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自设问卷调查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经过护理学院护理教育专家审定,并对40名学生进行预调研,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722,效度系数为0.651。问卷共包含4个维度28个条目:①参与科研创新培养的意愿,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选项分为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不确定、不愿意、非常不愿意,分别赋5、4、3、2、1分,总分9~45分,得分越高表明参与科研能力培养的意愿越强烈。②参与科研能力培养的经历和体验,共5个条目,选项分为没有、不清楚、有,分别赋1、2、3分,总分5~15分,得分越高说明科研能力培养资源越完善。③科研创新的开展现状,共9个条目,选项分为0、1、2、≥3,分别赋1、2、3、4分,总分9~36分,得分越高说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越好、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状况越好。④接触科研相关知识后的实践能力,共5个条目,选项分为是、否,分别赋2、1分,总分5~10分,得分越高说明经过培养后的科研实践能力越强、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状况越好。(3)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采用冯廷勇等[8]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分为5个维度,即学习动机(8个条目)、教学模式(7个条目)、学习能力(6个条目)、学习态度(4个条目)、环境因素(4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赋1~5分,个别条目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习适应能力越强。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信度,5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以上,且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0.338~0.581)。
1.3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调查小组由两名护理研究生和两名护理本科生组成,所有调查者均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合格。通过问卷网将设计好的电子版问卷发送给本科护生,由研究者督导在线匿名填写,完成后直接提交。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8份,有效回收率为96.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原始数据由两人平行录入,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
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总分(71.92±11.27)分,其中参与科研创新培养的意愿维度得分(37.03±7.17)分,参与科研能力培养的经历和体验维度得分(11.28±2.86)分,科研创新的开展现状维度得分(15.34±5.24)分,接触科研相关知识后的实践能力维度得分(8.27±1.90)分。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总分(98.66±13.01)分,其中学习动机维度得分(26.95±4.31)分,教学模式维度得分(24.41±5.33)分,学习能力维度得分(22.45±3.32)分,学习态度维度得分(13.90±2.78)分,环境因素维度得分(10.95±2.66)分。
2.2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单因素分析
以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等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见表1。其中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英语水平、绩点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均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
2.3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与学习适应的相关性分析
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各维度中,教学模式与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无相关性(P>0.05),其余各维度均与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见表2)。
2.4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问卷总分为因变量,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以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英语水平、绩点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10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有学习能力、年级、英语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绩点水平、环境因素、家庭居住地(见表3),R2=0.291(P<0.05),即可解释因变量的29.1%。
3讨论
3.1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现状问卷总分为(71.92±11.27)分,该问卷满分为106分,及格分为63.6分,因此本科护生得分处于及格以上水平。其中科研创新的开展现状维度得分为(15.34±5.24)分,结果并不理想,表明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实践较少,不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可能与本科护生课业繁忙、时间有限有关,与王冰飞等[9]的调查发现护生科研参与度不高、没有多余时间完成类似课外活动的结果一致;另外还可能与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实践经验较少有关,国外ÜnverS等[10]的研究表明有科研经验的参与者比没有科研经验的参与者对科研和研究人员的态度更积极。本科护生接触科研相关知识后的实践能力维度得分为(8.27±1.90)分,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接触科研知识后能立即进行尝试,能很好地加深对所学科研知识的理解。综上所述,应重视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鼓励本科护生广泛参与科研活动,并为其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促使其更积极地参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3.2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家庭居住地
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城市护生认知水平更高。其原因是居住在城市的护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接触的资源较多,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较浓的科研兴趣。卢春等[11]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和农村学校教师课堂信息技术应用差距较大,城市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课外讯息。另外,王丽萍等[12]研究发现城市本科护生与农村本科护生关注焦点不同,农村本科护生更关心学习成绩,而城市本科护生更注重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讯息的获取和培养更灵活的思维,因此科研兴趣更浓厚。科研思维包括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是本科护生进行学习和科研的必备思维[13]。对于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的本科护生而言,可以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和科研培训,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信息平台,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3.2.2年级
研究结果显示,年级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高年级本科护生有更多接触护理科研的机会,包括完成教师布置的文献查阅和综述撰写作业、学习护理科研课程、参与导师或同学的课题等。笔者所在学院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实行导师制,从本研究结果中也可以发现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水平随年级递增,与周容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也可能与低年级护生缺少临床实践经验有关,李莉等[15]调查发现护生均认为参与临床实践能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学院可以合理安排低年级护生每学期进行临床见习,为其创造参与临床科研实践的机会,并通过导师制、开展学术沙龙分享临床见习心得,促进其科研意识和思维的培养,逐步提高对科研的认知。
3.2.3英语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英语水平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英语水平低会影响护生阅读外文文献,从而阻碍其了解和学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导致科研创新意识薄弱,科研素养难以提高[14],与梁彩怡[6]、彭玉娇[16]等的调查结果英语水平是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障碍因素之一相一致。建议本科护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学院可增设检索和阅读外文文献的选修课程,或实行相关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创新培养模式,既为本科护生了解国外护理科研现状提供机会,也可提高其科研素养。
3.2.4绩点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学习成绩好的本科护生对待学习更加认真、努力,对待科研的态度也更积极。学习态度和努力水平影响学生的科研设计与资料处理水平,因此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会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17]。王爱红等[18]研究发现,创新能力强的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学习目标、控制学习、扎实学习等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创新能力低的护生。提示本科护生要端正自己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态度,依托学校提供的培养资源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3.2.5是否为学生干部
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为学生干部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干部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更多,了解和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多。这与廖娟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当过班干部的学生对科研能力培养的积极性较高,与他们前期参加过科研活动有关。因此,要鼓励护生主动与教师和班干部进行沟通交流,抓住机会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3.2.6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是指个体超越学习情景中的障碍的倾向或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即学习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8]。从本研究结果可知,本科护生学习适应整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环境因素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具有显著影响(P<0.05)。(1)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对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有影响(P<0.05)。有研究发现,自由、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20]。轻松自由的授课氛围、合理的课程安排、以护生为中心的课堂、适当的专业思想教育、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能让护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个人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为未来职业所做的知识储备。这种对学习的正确认知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其学习行为的转变,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另外,国外TuranN[21]等发现先进的科技设备和团队协作的科研环境等会带给学生良好的科研体验,从而影响其创新水平。因此,校方应为护生提供丰富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资源,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完善科研创新基础设施,引导本科护生积极参与科研能力培养。(2)研究结果还显示,本科护生学习能力维度得分为(22.45±3.32)分,学习动机维度得分为(26.95±4.31),均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与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有调查发现,本科护生医学统计学知识、统计软件应用、中文文献检索知识达到熟练程度的分别占2.58%、5.54%、6.64%,表明本科护生科研学习能力较低[22]。彭玉娇等[16]研究发现,“护理英语水平有限,阅读外国文献有障碍”“缺乏对科研的兴趣”“缺乏科研的动力,行动力不足”是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阻碍因素(P<0.05),从而导致其科研学习动机普遍较低。还有研究认为,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主要障碍为科研经验不足、对科研信息掌握不充分、科研知识基础差及统计分析能力差[23]。因此,护理学院应针对本科护生科研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相关影响因素,加强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配备优秀导师,给予专业指导,合理设置护理科研课程,激发本科护生的科研学习积极性和动机,从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4结语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护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更大挑战,因此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而了解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及需求非常必要。通过调查发现,本科护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其中学习能力、年级、英语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习动机、绩点水平、环境因素、家庭居住地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本科护生应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科研知识,重视英语水平的提升,在提高阅读外文文献能力的同时了解国外护理科研的发展,提高科研素质。女生要学会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勇于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在一次次科研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作为护理院校,应引入多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临床实践的机会,从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护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完善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充足的科研资金,为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认知的影响因素并未调查完全,因此下一阶段既要更加深入地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也要探索提升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干预方式,从而为切实提高本科护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2]赵龙,韩爽,卢彪,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64-66.
[3]周琦,张丽,柴广丽,等.护理人员护理科研意识与实践调查的对比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917-920.
[4]段君燕,王玉玲.护士科研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4-7.
[5]刘霖,袁长蓉,陈晓英,等.浅析《护理科研》教学与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5):92-93.
[6]梁彩怡,曾映沛,吴妙莉,等.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11):1393-1395.
[7]刘梦丹,温肇霞,贾琳琳.临床护士和本科护生对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认知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23-25.
[8]冯廷勇,苏缇,胡兴旺,等.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9]王冰飞,高倩倩,单金元,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及科研困难现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2):15-18.
作者:潘婉玉 甘恬 张春慧 单位: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