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财务共享中心作为跨国企业处理财务的一种新型共享机制不断取得突破。本文旨在对跨国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与发展历程进行概述,针对其在监督控制体系、工作者素质、系统功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有助于企业完善共享机制,建立体系化、合理化的经营战略。
关键词:跨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问题;对策
一、跨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发展历程概述
(资料图片)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财务共享中心面对机遇与挑战。财务共享中心是指将企业集中式管理模式应用在财务管理上而发展形成的,面向公司各地子公司及部门服务的财务中心。美国福特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底特律设立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为跨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开辟了先河。20世纪90年代,惠普、IBM、道尔相继效仿,积极运用财务共享中心这一模式来优化财务管理,节约人力,实现效率提升。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中国经济以大国的姿态冉冉升起,为谋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顺应时展,在中国建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的跨国企业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实现会计政策的集中化管理和处理,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模式,实现集中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作业过程,实现信息整合和透明化处理。总体来说,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财务共享中心一定程度上将财务工作者从日常繁琐芜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企业进一步提供更大层面上的战略支持。
二、跨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现状
(一)建设现状。埃森哲公司在对30多家在欧洲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调查中,发现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的财务运作成本。无独有偶,2013年德勤的研究数据表明,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在成熟期提高的效率可以达到65%。根据国际注册会计师协会数据表明,譬如沃尔特、海尔等企业,有超过60%的世界五百强公司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目前,欧洲超过50%的跨国企业建立或正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因而,可分析得出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建立是未来财务工作的大势所趋,有利于以将财务部一一抽分出来到共享中心的聚焦效益下,实现企业产品服务等主营业务方面更大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从当前来看,金融业、制造业分布量占据鳌头,其他行业较为分散。
(二)技术现状。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会计发展成为会计电算化,但传统会计的演变并未就此止步,随后在互联网、云技术的时代背景的推动下,又进一步开拓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前景。跨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一定程度上依赖大数据的支持来实现海量数据远程输送与合并。近年来,互联网科学技术以及数据生产能力为跨国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元年研究院于2022年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趋势:重塑人机边界,财务共享流程自动化;低代码平台构建;云端化服务和智能化组织定位管控型共享中心,职能不断延伸等。描绘以业财融合数据为基础,通过中台架构、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强调管控以及价值创造的趋势蓝图。
三、跨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底蕴薄弱,监督控制系统不完善。财务共享机制从建立至今不过近40年的历史,历史底蕴薄弱,监督控制体系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伴随着智能化、财务工作范围细化以及共享范围扩大化的发展趋势,信息软件等是财务共享机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监督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信息在录入、传输中数据的安全存在风险,导致泄露或者丢失,从而跨国企业的财务问题直接扩散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其次,管理制度的执行也是许多跨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须直面的一个问题。当下的财务共享中心将传统的会计分门别类: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财务管理,明确职责业务的划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需要与时俱进地去改变,规范化的单一环节流水过程容易将财务中各个部门,企业与财务部门的信息流肢解,因此在财务人员方面也存在控制体系的残缺。此外,信息的整合是财务共享机制中需要关注的一个要点,合理恰当的信息整合监督控制体系有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为财务分析做出战略性、突破性的规划决策,但许多跨国企业面临着良莠不齐的市场动态信息时,无法准确做出有效信息整合,实现核心信息价值的提升与利用。健全的财务共享机制监督控制体系需在日后不断地提升完善。
(二)人员认知不足,工作者素质有待提升。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着人员流失的问题。首先,计算机信息技术代替人工劳作,降低了管理成本,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减少了传统模式下各分支机构中财务人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为各跨国企业的财务部门提升了经济效益。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伴随着ERP以及SAP等财务应用系统的不断更新升级,财务共享中心中存储、传输等基础工作从原来传统的记账、登账、做报表转变成了财务工作者眼中一套运用计算机就可以解决的流水线工作,因而导致了人才的流失。究其原因,背后是财务人员的认知不足,进入会计电算化时代,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已经是财务领域的一次巨大变革,财务人员的工作也不再是存储、传输等简单的基础工作,更多的是譬如分析财务等的高附加值的工作,同时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跨国企业的财务工作面向的地理范围不单单是中国国内,更是面向整个亚太地区,多种语言的熟练运用也是财务工作者应该进行考量、提升自己素质的范畴。因此,从工作单一角度以及财务人员内部认知角度,目前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者由于认知不足,缺乏工作目标,甚至丧失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了人员的流失。因此,财务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三)数字化背景下,建筑行业系统功能存在局限性。数字化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建筑行业跨国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财务共享中心伴随智能化诞生。建筑行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平台设有两个不同的大板块:进行报账、核算和管理的基础模块和以基础模块为基底建立的具备财务预算、投资决策、资金筹集等功能的管理模块。两大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了如今建筑行业财务共享中心运行的新型机制模式。但在财务共享机制运行的道路中难免存在着系统功能不完善的缺陷。其一,在业务流程系统中,跨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对于资金的管控过于严格,需要层层申请才能划拨到所需的资金,从而可能导致资金获取的不及时,也会降低其他各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其二,在信息系统中,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业务处理中需要面对大量数据。调查表明,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原来的人工管理与新型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无法进行有效地结合,大大降低了企业数据资料整合和财务分析流程效果。其三,数据安全系统不够完善,相关数据的访问权限划分模棱两可,容易遭到信息的盗取和恶意破坏。再优秀的企业在系统功能中也要注意以上三点,利用大数据平台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性,降低信息传输的失误,完善建筑行业自身的数据库信息。
(四)公司地域分散,IT行业本土化问题较为凸显。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设立分公司,进行多种多样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活动,但由于受到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人才市场、科技水平等大环境背景因素的干扰,子公司跟不上总公司的步伐,总公司又不能与各个子公司形成积极的良性沟通,分散的地域环境使得财务共享机制面临本土化问题的困境。尤其在IT行业,本土化问题较为凸显。譬如,微软、惠普的财务共享中心,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各国之间双向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将企业推向世界,由此面临着语言多样性的问题,文字需要被翻译成近百种语言,而在翻译流程中前期以及后期的文字处理也是一大难点。在微软的一次统计中,微软真正能够翻译到各地语言的比例只占全部资料的10%。此外,很多IT行业跨国企业的语言本地化占整个研发成本不足1%。因此,多语言翻译的局面就是在本土化问题下构建财务共享机制需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其次,运作的方式在不同地域生态圈中,包含了不同的核心理念。文档的横向统筹是影响企业成本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各个地域中设立的分公司所起草的文件也难免存在交叉重复内容。这些因不同地域的差异而导致的本土化问题,需要根据各个子公司所处地域的现实状况做出合理的应对。
四、解决措施
(一)建立健全监督控制体系。监督控制体系的完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首先,建立规范性、可操作性的财务业务指标体系,使得流程精细化、标准化。通过指标和规范化流程达到财务人员的执行力以及共享意识的提升,提高效益。其次,改进内控是重点。财务共享机制作为一种新型诞生的财务模式难免与传统的财务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在内控的预防和管控方面需要引进新的机制,不能照猫画虎,一成不变。譬如,运用云数据来处理风险评估与预测,实现数据整合的扩大化和自动化。最后,信息技术的提升是监督控制系统得以完善的坚实保障。各个子公司与财务共享中心的数据在传输中的安全性需要得到保障,只有信息资源的高度匹配与保密,对财务来说最重要的信息源才不会被他人偷盗、篡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跨国企业可以在信息科技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具有完善监督控制体系的规章制度,逐步推进,避免掉进传统化思维误区。
(二)夯实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岗位培训,进一步培养掌握多种语言、计算机技术以及财会等多维度方面知识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企业的监督也必不可少,恰当合理地运用绩效考核制度,可以促进财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新性。同时,财务工作者提高自身的技能素质,不能仅靠企业组织的岗位培训,无论是出于自身职业发展需要,还是避免被时代淘汰,都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财务人员应对自身有一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做到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提高,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将企业的财务与业务进行合理化的统筹,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通过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跨国企业在多元化的竞争中拥有新的血液。
(三)优化数字化财务信息系统。跨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可以通过优化数字化财务信息系统的方式来缓解该行业信息系统不完善的问题。首先,在思想上,财务共享中心人员需要注重会计基础,清楚当下的会计准则;在资金管控方面,激活企业沉淀资金,合理使用沉淀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其次,利用云数据等科学技术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目的是让新旧财务管理模式实现有机的衔接。优化扩大数据库,提高数据准确性。同时,企业可以建立财务数据信息共享模块,助力企业其他部门及层面的管理,及时动态掌握财务数据,获取融资资金来源、投资去向、资金周转等内容,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出合理决策。最后,优化数字化财务系统,加强财务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大数据库的安全性。此外,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对财务共享范围也要做出合理的范围限定。以升级的财务管理模式促进财务信息衔接,以牢固的信息保障模式推动资金规范运转。
(四)因地制宜地发展企业文化。因地制宜地发展企业文化,使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为解决本土化问题提供保障。首先,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同时将企业文化与各地本土文化进行融合,不仅能让东道主感受到尊重,也能让企业员工在同一思想文化下一致迈步前行。其次,政策上的协调,各个分公司所在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政策规定:就业政策、会计政策等,总公司就应根据这些规章政策,在本土化的制度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制度衔接调整。最后,培养技术人员,解决技术衔接性较差的问题,包括系统软件运用和语言技术交流。5G时代的到来,为IT行业带来了机遇,5G技术加上人工智能的综合运用或许能够为总公司与子公司系统技术的衔接发展提供新的生态环境。同时,相关研究表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更愿意使用本土化语言购买在线产品。因此,本土与各企业的语言交流不畅会成为巨大的障碍。在语言翻译方面依靠的不仅是人才,也包括技术。因此,因地制宜地发展企业文化是解决本土化问题的关键因素。综上,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是大势所趋,集中化的财务共享机制有助于跨国企业进行财务数据的管控与分析,促进业财融合。企业在享受财务共享机制所带来的红利时,也要敏锐地发觉其存在的不足,注重监督控制体系的完善、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优化以及企业文化的齐头并进等因素,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共享机制,顺应时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向东,阳习芳.跨国公司共享服务模式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1(06).
[2]李苏曼.浅析财务共享体系在集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优化[J].经济管理文摘,2021(11).
[3]冯熠荣.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财务人员转型探析[J].河北企业,2021(12).
[4]林妙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财经观察,2021(12).
[5]张顺天.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区域化管理中的应用[J].纳税,2021(23).
作者:钱妍彦 单位:嘉兴南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