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中记录了多少辉煌,沉默中包含了多少沧桑……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将一块空白填上。”
这首小诗,是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二(8)班学生陈佳音题写给“大同院士墙”的。陈佳音说,“大同院士墙”上镌刻了39位毕业于大同中学的两院院士头像,每天经过时,总心生感触。学校评选“大同校园十景”,向全校师生征集诗歌,她把自己的心情写成诗,没想到就印在了“大同校园十景”的书签上。
“趁着年轻,写点诗吧!”即使到了高三,大同中学每周还有一节语文课专门用来读诗赏诗。“五月诗会”,学生自发举办了8年,不是一个社团、少数爱好者,而是全员参与、人人写诗。2017年,学校105周年校庆,一本学生诗作精选集《以青春为名》,引来邵燕祥、席慕蓉、赵丽宏等诗人的赞叹和关注。
“学校更看重诗化教育,通过一起读诗写诗,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去功利化、更好审视世界和自己的内心。”语文老师宋士广这样解读大同的校园诗歌运动。
不仅仅是诗歌,大同博物馆、校友砖读书廊、大同广场校训墙、大同院士墙、大同校友墙等校园景观,时时处处,都在激励学生志存高远,“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所长”。五大类31个学生社团遍地开花,社团进社区、“一班一居委”活动已经持续10余年,6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近千名志愿者经常活跃在街道、社区、养老院。
校长郭金华告诉记者,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大同中学一直秉持“为国育才”理念,恪守“笃学敦行,立己达人”的校训,把文明校园创建作为重要活动,贯穿于学校德育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学生社团建设、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学校曾连续获得了18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数十项国家级表彰。
问大同中学的学生最喜欢什么,多数回答是学校的各种创新研究型课程。从数码音乐创作、中医药研究、定格动画、机器人实验室,到击剑、攀岩、交响乐演奏,每种都是围绕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提升而设。一节“中医药研究”课,有人设计配方、实验开发,有人设计海报、宣传推广,几位同学分工合作,就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打造出了独家的“中药面膜”。
教学质量是每所学校办学的重心。作为上海率先开展课程改革的学校,大同中学用扎实的基础型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拓展型课程选择、自主性的研究型课程、开放灵活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从大同中学走出的学生通常思维活跃,发展后劲足,又有责任担当。
“‘党风促教风,党性铸师魂’是根本。”郭金华介绍,大同中学的每位党员教师都是学校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在引导学子成长中,人人做导师。校长每月都开学情调研会,收集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引领他们的知行身心,从1982年开始成立的党章学习小组,已传承了34届。教师为人为学为师堪当表率,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超过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