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江苏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校园内,书声琅琅,桃李芬芳,青春气息中添了一份文明风尚。30多年来,该校围绕“立德树人”紧抓文明校园创建,连续12届获评省级文明单位,并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
上午最后一节下课铃声响过,中山路小学大禹山校区的学生们有序地来到食堂,取餐具、盛饭菜。同时就餐的几百个孩子没有插队抢位,没有大声喧哗,也难见挑食剩菜。这一“吃出用餐好习惯、吃出文明好素养、吃出优雅好气质”的做法,来自于学校的“21天养正行动”,让文明习惯外化于行。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基础。2006年起,学校在全省首推‘行为习惯考级’活动,从学习、生活、做人三个方面,推动家校联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校长刘正才介绍,去年开始,学校进一步从言行举止、点滴习惯着手,让学生们以21天为周期,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有的学生改掉了以前刷牙、洗脸一分钟解决的“快毛病”;有的学会了清洗衣物、整理房间;还有的学会了与人友好交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花圃中、操场上、板报中,诗词韵律流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诗词,让学生们体味中华经典独有的韵味美、意境美;诗词,为成长打下厚实的文化与精神底蕴。诵读经典,可以滋养心灵、塑造品格、传承文明。”刘正才介绍,学校探索了多种诗词诵读、赏析、学习、创作的途径,不仅派出教师观摩“亲近母语”活动,学习吟诵诗文;还请来市里的音乐家选取校本教材中的古诗谱成曲,在音乐课上作为拓展进行教唱。
四(3)班学生赵誉雅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浓厚,该校40多名语文老师集体编选的《经典诗文诵读选本》令她爱不释手。“看到一些场景就会联想起应景的诗词。”赵誉雅告诉记者,小长假外出游玩时天气晴朗,她不由得想到《兰亭集序》中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面对父母和老师的辛勤培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在脑海里冒了出来。
8岁的钟倩倩,是丹徒区三山中心小学的学生,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大港中心小学11岁的王宇婕,不幸罹患皮肌炎。她们的遭遇牵动着中山路小学师生的心,该校小橘灯志愿者们走上街头,进行报纸义卖活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200份报纸就全部卖完,共募捐到1997.4元善款。
2016年,中山路小学发起“你在长江头,我在长江畔,同饮长江水,共闻读书声”活动,与三江源头的青海玉树县的扎芒小学学生结对,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寄给玉树结对学校。“为镇江文化添文明”活动,学生们走进西津渡,弯腰捡起废纸和烟头;交通安全导行及宣传活动,小志愿者们向往来行人传递安全贴士……副校长吴永平介绍,成立于2011年的学校小橘灯志愿者服务团队,以传播大爱的正能量影响身边人,让文明美德从校园延伸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