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师范生胡冰(左一)在进行模拟课堂比赛。学校供图
■暑假好时光·记者在现场
把鱼灯放在角落后,3号选手胡冰深吸了一口气,微笑着走到讲台中央,开始了自己的模拟授课:“上课,同学们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里的安徽’。哪项安徽非遗会走进课堂现场呢?老师先卖个关子,请同学们来看两张图片……”
(资料图)
这不是安徽师范大学师范生胡冰第一次在赛场上讲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盏传统鱼灯是怎样游出大山的?》。之前,她代表安徽师范大学参加“华文”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获得一等奖。虽是载誉归来,但她总觉得自己的设计还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没多久,胡冰接到通知,学校将于6月26日至7月23日开展首期“暑期小学期”活动,特从全国选聘126名教授带领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实战训练。这些特聘教授大多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学名师和金牌奥赛教练,或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著名学者。
“都是平时想见都见不到的人啊!”胡冰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作出同样决定的,共有全校3个年级、14个学院、55个专业的2576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60多名基础教育帮扶学校教师代表。
“暑期小学期”采用理论课和实训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理论课上,名师示范讲解高中教材,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些文本在教材、课表中的地位和意义,告诉师范生们如何在知识、思维、审美、文化等维度上,从导入、讲述、气氛调节、活动组织等方面构建生成一堂合格的课;实训课上,学生展示教学技能并互相点评,特聘教授与本专业教师双导师把关,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战中消化名师授课精髓。
“‘暑期小学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能够让我们走出书本,走进课堂,与中学名师对话。一个月来,我最大的收获是实现了从学生思维到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该校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学生韦绮雯说。
授课结束后,为检验学生所学,学校开展了第一届“行知杯”金牌师范生素养展评活动。面向参加2023年“暑期小学期”的在校师范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分语文、数学、英语等9个学科进行展评,展评项目包括主题演讲、板书展评、模拟授课、教案展评。
通过小组赛、班级赛、院赛的层层选拔,90名师范生从231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校赛,胡冰就是模拟授课的入围选手。
在等待成绩排名的时候,胡冰告诉记者,曾经的疑惑在名师的帮助下已渐渐找到了答案。例如,通过名师一上午的议题式教学讲解,她明白了议题设置要有可议性、思辨性。于是对课件进行了两方面调整:一是重新划分议题中涉及的众多作品,使得逻辑更加清晰;二是不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地分析鱼灯“火”起来的原因,而是选用自己学校校运会上的鱼灯表演单讲校园文化,用身边事讲到学生的心坎上。
天色渐晚,下起小雨时,比赛结束,排名随之出炉,胡冰荣获一等奖。望着她露出的淡淡笑容和身后满满一教室的学生,记者想起了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李亚栋在“暑期小学期”开学典礼上的一段话,大意是:作为安徽高等教育的母体和基础教育的母机,安徽师范大学历来重视教育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启动实施“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而“暑期小学期”是“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关键举措,希望通过一线名师的手把手实践教学指导,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安徽省基础教育的水平和竞争力。
同胡冰一样,这些“金牌师范生”都是安徽未来教育的火种。
作者:本报记者 王志鹏
《中国教育报》2023年07月26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