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对商科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是单一、片面的课程开设还远不够,我们希望围绕跨国精英管理设计系列化培养体系,开设系列化课程”。近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汪涛在以“预见2020·商科教育如何服务创新中国”为主题的“第三届新华网商学院沙龙活动”中如是说。
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汪涛认为,跨国管理人才培养要深植学校的优势,思考如何调动资源、获取资源、配置资源,进而把整个人才培养的活动变成一套整体战略,这是很多学校仍需要努力的地方。
基于多年从事商学院教育的经验,汪涛认为,MBA学员甚至包括EMBA学员等高层管理人员在面对跨国管理时需要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素质:一是共同的商业价值观,要能放眼全球与竞争者、携力者在共生、共赢、共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行动的前提和基础。“公司的使命一定是创造价值,赚钱只是创造价值之后的回报,但绝不是我们的目的。”二是全球化的商业技能,即具有全球供应链的掌控力、全球营销的营销能力是成为合格跨国管理人才的必备条件。三是要有本土化的人文底蕴,在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以特定的本土情怀和差异化的文化元素吸引全球伙伴是能够完美加分的一个重要方式。
“如今,中国的产品走出去了,但是中国品牌走出去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别人可能更看重的仅是我们的价格比较优惠、质量还不错。”身为长期研究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等课题的专家,汪涛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交易环境的应对,却忽视了自己的经营活动、品牌行为在东道主国家的制度环境下是否具备合理性。“中国的企业想要打造国际化品牌一定要正视这一问题。”汪涛同时强调,企业还需探索如何将品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中,通过挖掘能够被国外消费者所欣赏的特定的文化元素来助力品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