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郑州大学及时启动各校园静态管理机制。为进一步做好7万余名学生的管理、服务和保障工作,该校迅速组建起32支教师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进驻校园,在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师者担当。
郑州大学9个学生社区实行“社区主任—楼长—层长—宿舍长”网格化管理,在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下,有序组织核酸检测、抗原筛查、分餐取餐,为学生们取药送药、发放物资。
“作为教职工党员,我们应该将学生安全健康放在首位。”茫茫夜色中,历史学院教师吴志远拖着行李赶往学校,成为全校400余名教师志愿者中的一员。在这支队伍里,有年近六旬的专家教授,有刚刚入职的青年博士;有的家中老人生病住院,有的孩子幼小需要照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紧张工作。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靳利波担任柳园学生社区的层长,他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为学生发放早餐,8点组织核酸检测,10点多开始核查1000余名学生的核酸情况,还要分发午饭和晚饭,到超市和医院为学生采购必需品、开药取药,晚上与学生线上谈心。“一个人也是一支队伍,要坚决站好岗、守好责、看好人。”这是靳利波的担当,也是全体教师志愿者的心声。
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教师们还坚守授课教师、学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等岗位职责,坚持抗疫育人“双线”作战。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承担着全校的数学课,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平均每人每天4—6节课,经常送完餐后顾不上吃饭就开始上网课,竭尽全力满足学生“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的需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充分利用抗疫元素开展思政课线上教学,把参与抗疫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上好接地气、有温度的“大思政课”。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开展学术讲座、文体娱乐和防疫知识科普等线上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丰富静态管理期间的校园生活。教育学院则利用专业优势,发动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心理学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及时摸排掌握学生心理状况,通过年级会、班会、心理知识小课堂、一对一疏导等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学生心坎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29名心理咨询师、16名预约员,提供4000余人次心理服务,开展压力与情绪调节讲座13场,覆盖学生6万余人次,为全校师生筑起坚固的心理安全防线。
“从教师到志愿者,从教室到食堂,改变的是工作和场地,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32支教师志愿服务队伍的背后,还有数千名像他们一样的郑大教职工,日夜轮转保供应,居家静默上网课,下沉社区采核酸,对口支援战疫情,用汗水和泪水践行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铮铮誓言,表达着抗疫有我、战疫必胜的决心和信心。”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厉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