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要地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与领导意见不一致,你会怎么做?”……一连串问题出自电脑屏幕里的“AI(人工智能)面试官”之口,而求职者的回答则会被录制成视频上传,由人工智能进行分析、评估,进而判断其是否进入下一轮面试。今年以来,不少求职的毕业生体验了AI面试。
目前,AI面试逐渐被银行、地产、通信等行业的公司引入招聘的首轮面试环节。AI面试有何特点?毕业生该如何应对?企业如何进一步优化AI面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企业为何纷纷“试水”AI面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到校招季,成千上万份简历扑面而来。”目前从事通信行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林红艳向记者表示,求职者会同时收到多家企业的面试邀约,为避免与优秀毕业生“失之交臂”,企业只能在众多的面试环节中疲于应付。
减少工作量、提高招聘效率,是一些企业在校招季“试水”AI面试的主要原因。在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副教授李善强看来,企业采用AI面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所有候选人的面试情况进行审核,从中筛选出比较合适的人才并完成初步打分。由于AI面试的流程周期短、效率高,企业能够更快地选择最合适的人才。同时,AI面试能避免面试官在初次面试时的一些基于口音、外貌和性别等主观因素带来的偏见,保证更多符合岗位要求的求职者获得机会。
“AI面试考核采用算法来决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评价是否合理取决于算法本身设计的合理性。”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钟柏昌教授认为,“AI面试官”本质就是一个“问答机器人”,基于视频分析、语音分析、语义理解、人脸特征识别等人工智能算法对面试者的答题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毕业生如何有效准备AI面试
武汉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尹江雨最近参加了中国一汽的AI面试,并顺利进入到该公司的下一轮面试。尹江雨说,由于不是真人提问,感觉AI面试的压力更小。他认为,应对AI面试,需要对一些常规问题做相应准备,并打磨面试技巧,在面试过程中,要善于随机应变。
确保网络稳定、寻找安静的面试环境、穿着打扮要正式……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关于AI面试的经验分享,明确提到要将AI面试当作真人面试一样严肃认真对待,以顺利进入到下一轮面试,态度散漫则容易被淘汰。
钟柏昌认为,要顺利通过AI面试,就需要逆向分析AI机器人擅长的评价点,即语速、发音、面部表情、专注度等,但最重要的是面试者对自己能力定位和岗位需求的准确评估,减少求职面试的盲目性。
如何避免让“AI面试官”产生“误判”?李善强建议,面试者应避免玩头发、摸脸等多余的小动作;保持适中的语音语调、控制语速,减少不重要的信息;不要急于回答,思考片刻,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如何优化调整更好地发挥AI作用
常规的问题、机械的表达、毫无互动的交流……一位正找工作的毕业生向记者表示,第一次参加AI面试感觉“很受伤”,被机器居高临下地“审问”,感觉该企业不重视求职者。同时,他也对“AI面试官”的考察判断力产生质疑,认为面试太“水”。
钟柏昌发现,“AI面试官”在对面试者的评分上通常是千人一面的计算模式,很容易导致某些有天分和特长的面试者被拒之门外。此外,由于面试题和考核要求相对固定或程式化,也给一些擅于“应试”的毕业生提供了突围的捷径,导致并不适合该岗位的求职者入围。
为更好地发挥AI面试的作用,同时也增加校招中AI面试的“温度”,企业可采取一些措施加以优化。比如,一些企业在AI面试中为面试者录制了欢迎视频,在视频中也详细介绍了该岗位的特点,避免让求职者觉得“冷冰冰”。
“AI面试在考察求职者的‘软性指标’,比如性格特点、成熟度、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职业素养时,效果并不理想。”林红艳表示,在之后的面对面交流中,用人单位须对此着重考察。
钟柏昌认为,尽管目前的AI面试缺少互动和情感交流,但随着AI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和情感计算算法的持续迭代,“问答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在未来会有明显提高,线性的“问—答”模式最终会向交互式的“提问—回答—追问”循环模式转变。
如何优化AI面试的算法,遴选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千里马”?李善强表示,企业应及时开展人工审核,对于初筛比较看好而未入选的应聘者,可通过及时调阅AI面试环节资料重新评估。当通过AI面试进入公司的员工离职后,企业也要再回到AI面试系统中给予系统反馈,调整参数,以提高AI系统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