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充分发挥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通过调查了解家长和学生需求,做好课后服务设计,把放学后的管理“空档期”转变为学生综合素养的“生长期”,既帮家长解决了孩子课后上哪里去的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可学可玩的多项服务,促进了学生发展,密切了家校关系,受到家长欢迎。
鸡东县红少年小学以项目式教学为引领,精心打造“和美5+N”三档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一档单色课堂巩固基础、二档彩色课堂拓展创新、三档特色课堂提升素养。“5”即5类课后服务课程,内容包括人文素养、科技创造、数学实践、艺术审美、阳光体育课程;“N”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单色课堂中对作业开展“三服务”:基础作业服务,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在线答疑服务,对个别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答疑;拓展创新服务,布置拓展作业,推动学生差异化发展。彩色课堂为一至二年级参加延长晚托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写作训练、诗词诵读、国学启蒙、书法鉴赏、名画赏析、音乐表演、创意美术、中国象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特色课堂为学生个性发展开辟能力培养路径,如纸盘创意、智慧闯关、数学探秘、疯狂科学、编程猫、创意机器人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四小学则充分发挥“气象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功能,全方位、高质量塑造课后服务文化与特色风景线,多角度、深层次涵养学生生命底色。通过完善“绿色教育”课后服务体系,推出独具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课后发展需求。数学学科构建以科学小实验、动手实践为主线的兴趣服务模块。例如,一年级“沉与浮”、二年级“真空喷泉”、三年级“听话的回形针”“矿泉水瓶风车”、四年级“组装螺旋桨飞机”“磁铁性质”、五年级“手摇发电站”“电磁铁发电术”等课程,真正匹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学科构建以文字运用、陶冶情操为主线的双向服务模块。如“经典阅读”“书香润泽”等校内活动,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益补充。艺术学科构建以动手实践、审美鉴赏、体育健康为主线的多元服务模块。一至二年级“创意绘画”、三年级“手绘国潮”、四年级“彩泥世界”及高学段的口风琴和低学段的课桌舞,都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在多元多维多彩的活动中,构建有声有色有亮度、宜静宜动有深度的课后服务体系,让孩子们在幸福的课堂中成长、在主动学习中成长。
新建小学从“人文+科技”“思考+实践”“自我成长+服务他人”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构建“2+2+X”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2+2”即两学段两特色:低学段(一、二年级)以“书香课程+思维课程”为主,注重低学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科学设置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表达能力;高学段(三、四、五年级)以“作业指导+特色课程”为主,注重此阶段学业水平和特长的发展,精选作业设计,实现“作业不出门”。“X”指学校每周开设阅读诵读、数独思维特色课程,涵盖文化传承、益智创新、美育艺术、运动健康、劳动实践等。
红星小学践行“阳光教育”办学理念,统筹校内外资源,积极提供作业辅导、特色课程、多彩社团等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努力实现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双提升。学校在基础课程上“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各学科的差异化需求,保证每天在规定时间进行一对一指导;在课程门类上“因需设置”,根据学生需求先后开设科技创新类、学科拓展类、艺术审美类、体育健康类等个性化课程;在学生选课上“因势利导”,采取“自主申报+统筹调配”方式,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在师资配备上,学校采用“自聘+外聘”方式,配备了礼仪、非洲鼓、街舞等课程的专业教师,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受到专业指导。
全面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以来,鸡东县各学校不断改进服务方式,通过挖掘校内外资源、丰富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活动,让课后服务的家长满意度和学生获得感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作者单位系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