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和其他类型学校相比,职业院校实习教学比重较大,特别是校外实习学生较多,实习时间较长,专业类型复杂,学生分布区域、企业较为分散,学生实习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难度极大,安全隐患较多,安全风险较大。因此,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安全管理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应高度重视,有效谋划。 首先,树立系统的安全教育观,建立长效机制。安全决定成败,生命重于泰山。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校外实习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把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树立系统的安全教育观,建立安全教育、管理的机制,包括人、物、环、管等要素,避免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上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上的缺陷为根本原因的事故发生。树立本质安全的科学观,从本质上实现安全,把事故降低到最低甚至实现零事故,通过追求人、机器和环境的安全和谐统一,使发生事故成为偶然,不发生事故成为必然,“软”“硬”兼施,消除“天灾”,避免“人祸”,做到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在选择实习企业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或二级院系要现场考察,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先进、实习环境优良、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特别要注重实习企业的生产安全、生活安全、交通安全等条件。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机制,主要领导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不走过场,不留死角,消除“真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人人、事事、处处、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时时有监控、常常有检查,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施“网格化”管理,达到精准、高效的目的。 其次,安全教育培训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殊性,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在企业的实习时间较长,且大多在生产一线实习,学生分布面广量大,因此有必要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关口前移,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在学校完成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内容丰富,创新形式,切实提高安全教育效果。比如,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新《安全生产法》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事故与工伤保险、职业健康、安全文化、班组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安全基本技能等;教育培训形式可以有专题讲座、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安全体验、参观安全生产教育实践基地、聘请企业人员来校现身说法等。 条件成熟后,可进一步将安全教育培训纳入课程体系,开发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专业编写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并开设一定课时,学习结束后进行严格的考核。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知识、技能和素养,形成职业院校安全教育特色,也补齐了学生到企业岗前培训时安全教育不系统、力度不够、内容偏少的短板。只有学生的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才能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变成主动的“我要安全”,行动上做到“我管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从而在效果上达到“我保安全”的目的。 再其次,明确学生双重身份,用好校企双边资源。由于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较长,又是在籍学生和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学校与企业的双边资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切忌“放羊式”管理,避免“盲区”与“失控”状态。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分别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安全防范意识高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专门人员全程指导、共同管理学生实习。实习指导教师要切实发挥作用,既要做到专业指导、安全管理,还要督促实习单位是否健全本单位生产安全责任制,执行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安全保障器材和劳动防护用品,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管理,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职业院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应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方安全职责。企业与学校应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严格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防范学生行为异常导致事故发生,同时,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如天。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要把学生当作“自家人”,而非“两不管”,要畅通信息、加强沟通、加大力度,学校、企业、学生、家长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学生校外实习安全管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确保长治久安,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系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