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企业实践的经历让我能熟练地处理工程线上出现的异常产品。”接受锂电领域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专业实习实训等5个阶段的培养,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丘志威通过了所有学习项目考核。目前,他与东莞赣锋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工作合同,跟进笔记本电脑类锂电产品等项目。 自2010年以来,东莞理工全面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推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2022年,学校精心组织实施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把准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奋楫计划”等十大任务举措,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培养产业急需、能力卓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工程师。 东莞是知名的科创制造强市。当前,东莞已构建了先进制造“金字塔”体系,其中包括超3家千亿元规模工业企业、75家上市企业、1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73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43万家工业企业。东莞产业发展对卓越工程师需求很大。 面对地方所需、产业所求、学生发展所向,东莞理工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主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人才需求。学校与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紧密协作,构建校企多元主体合作过程风险共担、费用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改革。 “作为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供给方,地方高校具有亲近产业、贴近企业的特色优势。”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介绍,学校针对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九大国家急需重点领域,以及安全应急与环保、数字经济等七大学校特色领域,成立工程师学院等。校企协同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共同体,努力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针对学科壁垒、资源单向、目标单一、偏重理论等育人难题,东莞理工打造产教融合型课程群,将产业人才需求导向贯彻到课程全体系。学校以解决一个实际的复合问题为导向,将原有多个产教融合型课程的知识点、专业内容、技术方法等,进行重构。学校依照产业需求、按照应用逻辑,设计、配置产教融合型课程群,重塑课程教学场景。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推行‘企业导师’教学管理体系,让学生直接融入企业岗位实践项目,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鲜明特色。”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介绍,学校不仅落实双师双能提升“笃行计划”,还从相关行业、企业聘任了9名兼职教授、35名客座教授。学校灵活运用企业人才的专长和智慧,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东莞理工校企双师协同作战,重视运用团队学习、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还在教学中结合学科与行业发展动态,融入科研成果、真实案例。在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师的过程中,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企业真实问题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源头活水,实战化教学场景是学生工程思维训练的必备条件。东莞理工充分利用地方产业优势,依托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等,搭建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很多学到的知识可以用在工作实践中,帮我很快适应岗位。”肖思敏是锂电特色产业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首届毕业生之一,现在东莞赣锋电子有限公司工序改善部担任助理工程师。该项目的首批毕业生基本选择东莞赣锋电子有限公司,大部分人在项目部、研发部、电芯工序部等重要部门和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