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截至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仅用10年左右时间就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2022年,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新征程,人民群众对教育有哪些新需求?如何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建议。 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近年来,政府在教育上持续加大投入,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配备都有很大程度提升。”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师孙晓颖看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优质均衡”阶段,学生和家长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发现,如今,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有了更多期盼。“学生和家长希望获得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优质教育项目或内容,对通过升学和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了更高期待。”戴立益说,“例如,经历疫情,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和学习自主能力有更高的关注度,还有一些学生对职业能力准备、创新创业素养和人生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教育有更迫切的需求。未来,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会成为学生和家长越来越重视的教育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认为,新阶段“上好学”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区域的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学生发展机会等方面越来越均衡;二是在学生期待方面,相比升学目标,更关注素质素养的全面提升,追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环境基本形成,家庭和社会都尽职尽责,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上述变化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针对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新期盼,戴立益建议,教育部门要主动引导家长的教育期待,形成全社会对人才培养具体过程的重视和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合理期待。“要通过多方面的手段和途径,支持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助力家长承担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倪闽景也强调,“优质均衡”不是一个静态的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国家对学生的成长会有新的要求。他说:“比如,我们现在更加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顺应教育、科技、人才的总体国家战略,学校要迎接好这些挑战。” 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自2021年以来,中央多个文件都提出“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这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的关键一招。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说:“要以名校为龙头,带动区域内若干所学校,组建涵盖城乡的联盟式教育集团,形成区域学校教研共同体,通过名校输入管理模式、跟岗培训、校际交流等,让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成员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张文明认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是消除城乡办学水平、经费投入、师资分配不平衡的最有效路径。“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在师资流动、学校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一体化投入。其中,首要是做好共同体学校内的师资流动工作,可以充分发挥现在集团校的做法,让师资率先流动起来,适当建立双向流动补贴制度,城市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工作可以获得‘下乡补贴’、乡村学校教师进入城市学校可以获得‘进修补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师能力。”张文明说。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需要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董彩云说,“现在,学校的硬件已经大大改善了,有了新的运动场地、计算机教室等。但我们的软件还比较薄弱,乡村孩子渴望接受更好的教育。希望国家加大对于乡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着力培育出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的名校长。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乡村教师职业素养和家校沟通能力。” 以数字化带动教育升级新阶段,“上好学”的更高标准是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学习需要。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孙晓颖的课堂上,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得到广泛使用。“资源很丰富,满足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孙晓颖这样评价。 如今,我国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了5G网络覆盖,教育发展的“数字底座”已经夯实。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了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10个板块、53个栏目,覆盖30个版本、446册教材,有效服务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改进、农村优质资源共享和家校协同育人。 如何利用教育数字化服务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要? 戴立益说:“教育数字化在服务学生‘上好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可以在资源提供、互动生成、评估监测等方面发挥作用,更新教师的工作方式,助力家长学习和学生终身发展;二是可以在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多元化的激励手段、推动学习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有意义的支持;三是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数字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我们总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但现在的教育数字化不是一个工具概念,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在这个环境里,信息的获取、交流的方式、工作的环境都是数字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比如,数字化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编程就是一门现在比较受欢迎的课程。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兴趣进行分析,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倪闽景表示,“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这个数字世界里得到他们应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 放眼全球,教育数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代表、委员们发出呼吁,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人才发展的趋势,通过数字化提高教育品质,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