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安徽省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同时,2020—2021年也是安徽省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第一学年。合肥七中作为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育人方式改革,以信息技术赋能新课改,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借鉴的成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是推进新高考、新课标实践的有效途径,合肥七中着眼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智慧课堂,结合不同学科特色,通过技术赋能和数据驱动,积极探索基于智能应用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助力学科教学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以语文学科为例,合肥七中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大单元课堂教学效果,通过重指导、轻灌输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此构建学生在语文内容学习中的自主能力。课前布置开放性主题任务,引导学生利用平板链接学习资源完成导学内容,课上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享探究成果,利用平台实时进行评测分析等,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情景下主动积极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充分发挥数字资源共享优势的智慧课堂,不仅提升了课堂活力,更高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问题,这是信息化教学减负增效的最好写实。同时促使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语文。”合肥七中语文教师庄高兴说。 2016年,合肥七中开始应用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提高教学精准性。“双新”背景下,学校制定“自主学习+回滚测练”机制,每周向学生推送基于个体的学情数据分析与学习资源,学生遵循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开展自主学习,实现薄弱知识点“周周清”。“通过这一体系化闭环机制,不仅减轻了教师辅导压力,还大大减少了学生低效重复作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度探索如何基于智慧课堂来开拓课堂教学的新样态,助推课堂减负提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合肥七中校长邓宗国表示。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合肥七中依托智慧平台,以强化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全面发展路径。目前,学校构建了“文雅、思雅、智雅、美雅、健雅、博雅、行雅”七雅课程体系。 每周三、周四下午三节课后,学校的社团教室便异常热闹。近年来,学校陆续开设了机器人、无人机、舞蹈等20多个学生社团,以及70余门选修课。聚焦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新推进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等新技术、新项目的建设应用,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学—思—动—用—创”的结合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此外,学校还依托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对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开展了过程性评价,其中囊括了学生在社团课中的成绩、兴趣、能力等多个维度,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认识外部世界,将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相结合,由此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个性化之路。 学校副校长张永剑表示,在合肥七中,“智慧教学已从以前单纯的功能性应用,走向常态、高效、融合、创新应用,老师们也摸索出高中多个学科的融合应用课型,重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三新’改革的落地落实”。 此外,学校还率先引入“智慧操场”,通过应用“智慧操场”的自由模式,复刻课堂教学检测模式,全程采集学生的运动数据和影像,自动识别学生的运动表现并进行实时播放,让学生们练有反馈,练有效果。该模式可实现让学生在无老师的监督下进行自主的体育锻炼活动,让课后的体育活动更智能、更有趣、更科技。 “让这些智慧设备不仅仅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在课余时间也要成为孩子们的‘好伙伴’,学生们在校期间都可以随时使用智能设备进行体育锻炼。这些设备帮助孩子们找到各自的兴趣点和特长,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陪伴终身。”合肥七中教师汪正说。 “作为新建的‘老校’,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助力师生共同发展。”邓宗国说,合肥七中将持续深入信息技术应用,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开发选修课程、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