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喜欢摸着妈妈的胸部、肚子、手臂或者耳垂入睡。如果不给摸,孩子还会哭闹发脾气,但是给孩子摸,又感觉怪怪的。为此很多家长感到非常困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睡前的“小怪癖”呢?要不要纠正?有什么好的办法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为什么孩子总要摸点啥才能入睡?
其实不管是摸着妈妈睡也好,还是依赖别的物件睡也罢,都不难发现,在孩子这些习惯形成的初期,可能遇到了一些“变化”:有可能是断奶了,有可能是爸爸妈妈有了二胎,也有可能是家里换人带了,等等。
这些行为看起来不同,但实际都指向一件事:孩子的生活有了变化。
变化会让人焦虑,变化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于是孩子就会去寻找那个能让他感到安全的东西,可能是妈妈的手臂,也有可能是抱着的毛绒玩具。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过渡性客体”,这是由儿童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提出来的。
这些客体,都是孩子最为熟悉的味道。可能有妈妈的体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身上的味道,这些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会觉得妈妈是一直都陪伴着他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依赖安抚物的孩子,其实是在寻找爱。
此外,也有可能是平日里养成的习惯或者是宝妈的溺爱、纵容导致。
比如说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一边喝奶一边摸着妈妈的头发、手臂等,这些是边吃奶边做的动作,这些动作一旦养成习惯,也就很难改变,即使在不吃奶或已断奶的情况下,孩子仍会重复这种习惯性动作。
还有种情况,就是当宝宝喜欢摸着啥入睡的时候,妈妈们没有及时去引导,就会让宝宝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感觉摸着妈妈睡觉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二、要不要纠正这些睡前的“小怪癖”?如何纠正?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些小习惯也会消失。
但是有的时候,被孩子摸,妈妈们感觉到非常不舒服,那么,家长就可以想办法帮助孩子“戒掉”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
妈妈们不要直接粗暴地拒绝孩子,可以试着和孩子进行沟通。比如说摸胸部,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胸部是妈妈的隐私部位,摸的话会让妈妈感到不舒服,你可以摸着这个小布娃娃入睡。
沟通方式可以灵活变通,但不建议用严厉的言语或惩罚来应对,否则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对抗情绪,加剧紧张焦虑。
在沟通的过程中,妈妈们一定要保持耐心,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慢慢理解这些事情,同时还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安全感。
而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妈妈们可以简单而温和地叫停这种行为,比如轻轻移开他的小手。
第二,可以给孩子养成其他睡前的好习惯。
在睡觉前的固定时间里,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安静地读读绘本、讲讲小故事、听舒缓的音乐等等,尝试着让孩子放松,做好睡觉的准备。或者到了入睡时间,给孩子一个拥抱,并互道晚安。
规律且固定的睡前仪式有利于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亲子关系,给予孩子安全感。
第三,家长要做到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面对孩子睡前这些特殊的行为习惯,家长们不要强行修正,要试着慢慢去引导,否则会适得其反,另外,家长还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
当然,陪伴不是一边玩手机,一边带孩子,也不是让孩子看电视,自己却在一旁追剧或者打游戏。
家长们每天拿出一些时间,哪怕只有15分钟,也可以去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抛开工作、放下手机、稳定情绪,这段时间你们的眼里、心里只有孩子。
他喜欢画画,就陪他一起画;他喜欢看书,就给他读绘本;他想要吃好吃的,那就带他买、给他做。
和孩子一起运动、一起游戏、一起愉快地玩耍,用力拥抱、亲吻、爱抚他,坚定和清楚的对他表达爱,告诉他“爸爸妈妈最爱你”。
父母的爱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当父母不断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时,孩子是能感受到的,有一天他会明白父母的爱不等同于耳朵、肚子,以及一些物品等,他们的爱随时都在身边,是无形无质的。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理解后,他们就会慢慢放下对“过渡性客体”的执着。
说在最后
想要改掉宝宝的各种小怪癖,爸爸妈妈一定要多给他们一点时间与耐心,少一点责骂与要求。
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才是他最信任、能给他带来最多安全感的人!
并且,我们要相信,只要用对了方法,且做法始终如一,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接受新的入睡方式,最终养成一个良好的入睡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