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朱健
图/医院提供
(相关资料图)
近日,广州海珠封控区一名已怀孕41周的高龄产妇,下腹坠胀超8小时,高血压、高龄、心衰,已是重度子痫前期。情况危急,胎儿难产风险极高。
危急时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按照疫情期间孕产妇就医工作预案,组织多学科合作为她接生。
11月3日,40岁的孕妇麦女士(化名)终于在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据悉,这是省二医成为海珠区封、管控区居民就医定点医院后,产科隔离病区出生的又一个新生儿。
重度子痫前期,封控区一产妇下腹坠胀8小时
家住康乐西的麦女士今年40岁,体重超200斤。身处广州海珠中风险地区的她,怀孕41周,已过预产期却还未发动,产检B超提示胎儿巨大,估计超过10斤。高龄、高血压、肥胖的她可能面临难产的风险。于是,麦女士被送往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待产,等待分娩。
11月1日,麦女士起床发现下腹有坠胀感。休息片刻后,坠胀感一直没有消失,这时她第一反应是“要生了”。然而,坠胀感一直持续了8个小时,但宝宝就是没有要出来的打算。
根据病情需要和疫情防控要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紧急联系省二医,并通过救护车,立刻送往省二医产科。接到转院信息,省二医立即启动《疫情期间孕产妇就医应急预案》,孕妇进入医院后,从指定通道,由专人接到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
接到产妇后,省二医产科主治医师马云燕立即完善相关检查,麦女士血压还在升高,并伴有心衰症状,综合考虑为重度子痫前期。B超提示,估计胎儿体重约6公斤。
“胎儿巨大,又是重度子痫前期,不宜继续待产,难产风险极高,要赶紧剖宫产终止妊娠。若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出现子痫抽搐、颅内出血、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等严重不良母胎结局。”马云燕主治医师告诉记者。
多学科合作助产妇诞下12.7斤巨大儿
明确症状,马云燕将病情严重性及手术必要性告诉了麦女士。
然而,麦女士拒绝了,坚持要顺产。情况危急,马云燕主治医师立刻向省二医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朱宁湖和主管隔离病区的省二医产科主任医师周敬珍报告情况。
朱宁湖主任和周敬珍主任医师了解情况后,立刻找到麦女士及其丈夫,再次说明剖宫产的必要性。可是,麦女士还是拒绝了。反复沟通无效,省二医产科将相关情况向医院及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希望能让麦女士尽快接受医生建议。
“患者本身高龄,且已超过预产期,倘若坚持阴道试产,胎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甚至死产等风险都极高。”朱宁湖主任说。
收到省二医产科上报情况后,海珠区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医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员,立马与麦女士及家属进行沟通。从麦女士丈夫处了解到,如果选择剖宫产,恐怕难以承受手术费用。
了解麦女士的难处后,朱宁湖主任表示:“当务之急是保母婴平安,费用方面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再沟通解决。”
经过各方的积极沟通,麦女士及家属最终同意剖宫产,朱宁湖主任立刻着手准备手术方案。考虑到麦女士的情况,朱宁湖主任召集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综合各专科意见,计划11月4日在全麻下为其行剖宫产手术。
11月3日上午,麦女士再次出现下腹痛,考虑临产。
“不能再等,联系麻醉科后开通绿色通道。”朱宁湖主任说。随后,省二医产科紧急组建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孙宝峥主治医师主刀,姚小凤及易颂平主治医师协助。通过紧急绿色通道送往麻醉科手术室,在二级防护下行全麻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经过1小时的手术,麦女士顺利完成剖宫产。新生儿啼哭的瞬间,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母子平安,婴儿重12.7斤。
如今,麦女士和儿子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已康复出院。
海珠区封、管控区内42名宝宝在这里出生
自广州海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省二医立刻启用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隔离病区,对疫情期间母婴安全从组织保障、应急预案、就医流程、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安排。
记者了解到,省二医产科常态化设置隔离产房1间,隔离待产室1间,隔离病房3间,隔离手术室1间,必要时启用备用隔离病区,保障涉疫孕产妇就医需求。
本次广州海珠疫情期间,省二医产科隔离病房已扩增至13间。同时,在5号楼预留负压病房,保障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
据悉,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24小时提供孕产妇保障服务,一支由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构成的精锐队伍主管、负责,护理人员4小时一班。除了病区的医疗、护理服务,他们还和社区医生紧密联系,保障产检,抽血、超声一条龙服务。
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医生周燕表示:“封控区内很多孕妇正处于早孕期,及时进行B超等产检非常有必要,有一例宫外孕的孕妇就是通过专项检查通道发现并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
据统计,截至11月10日,省二医产科隔离病区共接诊118人次,其中产检70人次、住院48人次,分娩42人,目前在院13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刘欣宇
校对 | 彭继业
编辑:刘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