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新手父母都听过这样的话:
“孩子一哭就抱,容易把孩子惯坏,到时就不好带了”
“让孩子哭一哭,见没人理,TA自然就不哭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少家长认为有道理,但看着宝宝哭闹不理,却又心疼,纠结到底要不要抱。
一哭就抱,真的会把孩子惯坏吗?
要了解宝宝会不会被惯坏,得先弄清楚宝宝哭闹的原因。
一岁前宝宝哭闹多是生理需求。比如:困了、饥饿、冷热、尿不湿尿了便了不舒服等;还有一些病理原因。如肠绞痛等,这些都是宝宝的基本和常见需求。
还有一种情况,宝宝天生有情感需求,有时他们单纯地想要抱抱、想要和家人互动,当害怕恐惧时,渴望从家人处获得安全感,这时他们也会用哭来表达。
对于一岁前的宝宝,哭是他们向世界表达自己的唯一方式。当宝宝有需求时,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哭。
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回应、查看,才能知道宝宝究竟为什么哭。
那么,宝宝会不会通过哭闹来控制家长呢?
很多家长之所以担心宝宝会被惯坏,是害怕宝宝用哭闹的方式来“控制”家长。
真没那么恐怖。
对于几个月大的婴儿,他们不会莫名其妙地哭闹,更不会用“假哭”来“控制”家长。
因为一岁前的宝宝自我意识尚未形成,还不具备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哭是传达需求的方式,是一种本能需求,担心被宝宝“控制”完全是家长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家长们更需要注意的是:当宝宝哭闹时,不要冷处理、大声责骂、吓唬宝宝,或者希望通过某种刻板方式训练宝宝变得乖巧、好带,这显然违背儿童发育规律,而且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真相是:一岁以内的宝宝,越惯安全感越强
其实一岁前的宝宝,尤其是几个月的婴儿哭闹时,家长们若能及时回应,会让宝宝对外界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TA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外界是安全的;能和家长建立“积极链接”,对宝宝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把人格发展按照生理年龄划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婴儿前期( 0~1.5 岁)的孩子孤独且柔弱,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此阶段他们的发展核心任务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因此当宝宝哭闹时,家长不必纠结孩子会不会被惯坏,而应及时关注。试想如果宝宝哭闹时没有得到任何响应和安慰,TA该有多害怕和绝望?最终不是哭累睡着、就是哭得更加歇斯底里。
家长在满足宝宝需求时,也是和宝宝的一种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需求得到满足,会更乐观、自信、爱笑,因为他们能从互动中获得更多情感认可,安全感也会日渐加深。
一岁后,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自我意识慢慢形成,他们才会开始用 “假哭”“假闹”来试探家长的底线和耐心。
这时候家长可以先观察一下要求是否合理,再根据实际情况回应孩子,同时家长要耐心地引导、鼓励宝宝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要多拥抱、及时安抚,过后再找机会和宝宝讲道理。
如果放任宝宝哭,会产生哪些影响?
有些家长说:“我家宝宝哭闹时,我就是冷处理,现在多乖啊,好带得很。”
事实真的如此吗?
持这种想法的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只是让自己轻松,却给宝宝带来了很多潜在的伤害。比如:宝宝容易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受影响,如果是病理性哭闹,置之不理,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脑科学家指出,较长时间的压力,会弱化海马体里的细胞,影响记忆和注意力功能,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宝宝的需求很简单,就像一首儿歌里唱的: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
而那些跟家长亲密接触、获得更多关爱的宝宝,大多也情绪更稳定、身心发育更健康、更自信。
家长们,宝宝还那么小,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和互动,让你的关爱被宝宝感受,别怕会惯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