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资料图)
关于孩子黏人的问题,做妈妈的应该深有体会。曾有妈妈提问:宝宝特别粘人,而且只粘妈妈一个人怎么办?引起了特别多的共鸣。
这位妈妈表示,因为孩子黏人,自己不能上厕所、不能吃饭等等,只要离开孩子的视线,孩子就哭着找妈妈,只要妈妈在,肯定不会找别人,一定要和妈妈在一起,还要抱着,否则就会哭闹不止。
我们家两个孩子小时候也是这样,特别费妈。
大宝两三岁的时候,坐公交车回老家,结果到了车站,人太多,我们准备换个车站,要走很长一段路。刚走到半路,大宝就开始烦躁,要求抱,还非要妈妈抱,我的胳膊都累麻了,也不能找别人替。
二宝2岁多的时候,带他到公园玩,往回走的时候,他可能又累又饿又热,不想坐推车,非要妈妈抱。要走一段长长的路才能走出公园,我累得腰酸背痛。爷爷和爸爸想来背他、抱他,他都不肯,只允许妈妈抱。大家都说,是因为太喜欢妈妈了。
之前,我比较认可这个观点,在妈妈抱这件事上,可能是因为在妈妈的怀抱里才有安全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原始本能。
但是孩子的黏人,不仅体现在让妈妈抱这一件事上,而是体现在数不清的其他事情上。
比如,让妈妈读书、哄着睡觉、一起出去玩、和妈妈挨在一起吃饭、和妈妈一起刷牙、让妈妈给自己洗手等等。没有人可以代替妈妈做事,妈妈的时间被孩子完全占据,没有了个人自由。
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孩子太爱妈妈,但是没有从妈妈那里得到足够的爱,心理需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就会特别黏人,依赖妈妈做事。
这个观点放在大宝身上,我也是认可的。大宝小时候,我工作特别忙,3岁前,他有很长的时间都和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即使回到我的身边,我早出晚归,也基本没有相处的机会。
所以,大宝的心理需求是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
但是,二宝就不同了,我们几乎没有分开过,母乳喂养到2岁多,每天都能哄睡、读书、陪玩,进行各种陪伴。
按理来说,二宝的心理需求是得到极大满足的,但为什么表现还是和大宝一样,还是喜欢黏妈妈呢?百思不解。
直到看到《可怕的两岁》中的分析,我才明白真正的原因。
心理学上有个“父亲排斥反应综合征”,就是孩子总是排斥妈妈之外的人,孩子喜欢让妈妈帮自己做一切事情,而不允许别人参与自己的生活。这不是因为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是因为他能控制妈妈。
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对孩子有求必应,可以说是孩子的首席仆人,而爸爸等其他人很少参与孩子的生活。
所以,孩子对妈妈非常熟悉,知道怎么去控制妈妈,让妈妈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让自己感到开心。比如一哭闹,妈妈就会过来安抚,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然而,孩子和爸爸不熟悉,摸不透爸爸的脾气,不知道怎么控制爸爸。因此,孩子会做简单的事情,选择让妈妈做事,而不是爸爸。
如果我们再错误地认为没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去迎合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要求就会永无止境。你给孩子的越多,孩子想得到的就越多。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两三岁了,可以判断一下自己是否存在和孩子朝夕相处,孩子却还是黏人的情况!不要自责,是你付出太多,过度关注孩子,没有及时找人分担。
那应该怎么办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如果有人帮忙带孩子,明确告诉孩子以后会发生的变化
要找一个孩子情绪良好的时间,跟孩子说:以后,妈妈不会每件事都能帮你做,爸爸会给你做一些事情,像穿衣、吃饭、洗澡等等。
跟孩子说的话尽量简短,让孩子能获取关键信息。
孩子可能会有不同意见,拒绝接受下一步的做法,我们也不要妥协,也不要期待孩子一听到就会马上乖乖配合,只是表明态度而已。
如果没有人帮忙带孩子,提供条件让孩子自己做事
可能存在一直是一个人带孩子的情况,这也没关系,就把一些任务交给孩子做,让孩子独立起来,这样可以减轻负担。
给孩子创造一些能独立做事的条件,比如自己刷牙的时候,身高不够高,够不到水池,就放一个稳定的板凳,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刷牙。孩子不会挤牙膏,可以使用带泵头的牙膏。
优先挑选孩子能自己做,却总让人帮忙的事情,让孩子先独立做起来。比如穿衣服、吃饭、叠衣服等等,孩子做熟练了这些事,以后能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给孩子一个计时器,设定一个独处时间,比如30分钟,这段时间不能打扰妈妈,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坚定而温柔地执行计划
孩子开始不希望改变,会哭闹、打滚,用各种办法表示抗议,这很正常,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很温柔地告诉他: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是你应该学会的事情,妈妈不能替你做。
孩子被理解,又看到我们的坚定,会尝试接受改变,努力学习自己做事。
万事开头难,坚持做几次就好了。
写在最后:孩子黏人,总依赖妈妈,可能不是你想象的原因,比如孩子爱妈妈,孩子获得安全感,别高兴太早。当然也不一定是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别太自怨自艾,可能是因为孩子在控制你,要及时抽身,找人协助或让孩子独立。
我是@凝妈悟语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