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西红柿妈妈!
有时候,孩子抑郁了,就算跟家长说,家长可能也不相信。一些家长会觉得,你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会抑郁呢?你能有什么烦心事,屁大点儿的娃!平时只是让你学习而已,又不让你挣钱,你也没有生活的负担,哪来的抑郁情绪?
(资料图)
可是,正是家长的不理解,导致一些原本只是情绪有压抑感的孩子,最终变得抑郁煎熬,最终被确诊为抑郁症。而在孩子变抑郁的过程中,家长非但没有当好孩子的情绪容器,反而推波助澜,成为了害孩子抑郁的帮凶。
案例:这是一位叫小雪的女孩,对心理咨询师的倾诉。小雪说,我有一阶段就很压抑,原本只是有一点点不开心,但后来变严重了。
我在班级里个子比较矮,那天上体育课跑圈儿的时候,我又摔了一跤,当众被大家嘲笑了。所以,那几天我都很恐惧上学,心里有点抑郁。我跟我妈说了这件事,可我妈说:“你这么小就抑郁了,瞎扯吧!遇到这事儿有啥的,你过几天就忘了,孩子凡事都要乐观点。”
但我过几天还是情绪低落,为了排遣焦虑感,我就拿了妈妈的手机,跟我最好的同学聊天。那些日子里,我同学他开导了我,让我找到了一点自信感。可正当我的情绪逐渐好转时,却被我妈发现了,我连续几天都跟同学聊天的事儿。
我妈就对我大吼大叫,她训斥我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每天贪玩聊天,是不是早恋了?妈妈甚至不经我同意,就把电话打给了我同学,劈头盖脸对他一顿骂,害得我都无言以对我的同学。
那一整个月,我是真的不想上学了,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我的好朋友,更突然害怕学校的氛围,我感觉到莫名的压力。
后来,妈妈看我不去上学,以为我跟她故意对抗,她就要求我必须去上学。因为这事,我不停的哭,焦虑失眠,最后连吃都吃不下了,甚至想过不想活了。最终,妈妈看我把自己关在家里,好几天不吃不喝了,她才带我来这里。
心理咨询师通过小雪的自我描述,掌握了她的心理状态,把她确诊为抑郁症。心理咨询师还告诉小雪的妈妈说,她犯了一个很多妈妈都犯过的错误。那就是,在小雪自救的时候,妈妈没有识别出小雪的情绪异样,在小雪“自救”时,妈妈又没有重视这件事情,忽视了小雪的心理健康状态。
妈妈误解了孩子的自救行为,自认为批评孩子是正能量,这为孩子的抑郁推波助澜,加速了孩子的抑郁情节。
那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容易抑郁呢?
1 面子薄,被人嘲笑了,心理过不去
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因为自身的一些缺点,被同学嘲讽。比如,孩子学习差,孩子身高矮,孩子衣服坏了等。
任何缺点都可能被人无限放大,成为被他人嘲讽的把柄,现在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因为周边的人夸赞多,所以受挫能力弱,更容易因为一些嘲笑而心理过不去,太多的心理压抑就最终导致了抑郁。
2、现在教育内卷严重,孩子的压力很大
一些孩子看似没什么压力,其实他们自己感受到的压力很大。比如,有的孩子压力来自于父母对他的要求,也有的孩子压力来自于自身的高自尊,孩子对自我的要求过高。还有的孩子高敏感人格,习惯反复纠结,压力感爆棚,情绪就容易波动抑郁。
像最近震惊全国的胡某宇案例,最终判定是自杀,原因就是孩子抑郁了,而孩子抑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突然从优秀变中等而受不了导致的。
其实当孩子感受到抑郁的时候,出于自救的本能,孩子会有一些自救行为。不过,往往这些行为,容易被家长误会,甚至一些家长还可能会做出自认为“正能量”的阻止举动,加速孩子的抑郁。
这两种孩子情绪自救行为,家长发现别制止
第1种:找同伴聊天
小孩子有心事的时候,通常不会直接跟父母讲,他们最先找的大都是,自己在学校里最好的朋友。尤其当孩子心情压抑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倾诉,需要压力释放,需要有一个人陪着他聊聊天,解解闷。这个行为正是孩子的情绪自救行为,家长发现别制止。
第2种:大哭或者向家长抱怨、诉苦
哭是一种解压,有的孩子在心情不高兴的时候,哭过就好了。所以,家长要是发现孩子最近总掉眼泪,千万不要一笑了之,更不要制止孩子大哭。
家长不妨坐下来抱着孩子,允许他哭、允许他诉苦和抱怨。谁都有情绪低落、负能量爆棚的时候,给孩子机会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孩子抑郁了,家长有责任,该注意日常引导
如果一个孩子抑郁了,那家长也有脱离不了的责任。比如,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情绪状态,疏忽了跟孩子的交流沟通,阻止了孩子的情绪自救,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的抑郁加剧,促使孩子患上抑郁症。
所以,家长积极的防止孩子抑郁,才是日常生活里最重要的事。例如,家长可以放下自己的身段,努力跟孩子成为心灵朋友,当孩子的情绪垃圾桶。
定期与孩子结伴互动,跟孩子一起每日运动健身,哪怕是慢步走,都能让孩子心情好一些,随时排解掉内心的不愉快。
总之,孩子抑郁真的很煎熬,所日日常父母要注意引导。千万不能疏忽孩子的情绪,不要觉得孩子只是学生,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就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然,后悔也晚了。
互动话题:你认为孩子最可能因为什么事而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