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游乐场上,几个孩子在玩,宝妈们乐的清闲围在一起话家常,一个小男孩突然从孩子堆里哭着跑过来找妈妈,问清楚缘由,原来是玩的时候尿裤子了,妈妈随即对着孩子吼了起来,有什么好哭的,不怕人家笑话你吗?
看到妈妈疾言厉色的样子,小男孩忍住不敢再哭了。
(资料图片)
于是这个妈妈和其他宝妈絮叨起来,说自家孩子太爱哭了,一件小事动不动就哭,男孩子家长大了可咋办,一点都不坚强,愁死人。
青青妈妈说:我女儿倒不那么爱哭,上次在幼儿园,脸都被其他小朋友抓破了,也不吭声,老师都没发现,放学回家我看见了才知道,也不主动告诉我,我还因此犯愁呢。
豆豆妈妈说:我儿子也爱哭,今年刚上幼儿园,刚开始几天往幼儿园送的时候哭的撕心裂肺的,老师们抱着哄着适应了好几天才缓和一些。看其他很多小朋友老师都不用操心,自己乖乖的坐那儿吃饭看动画片,妈妈离开的时候不哭不闹的。
对于孩子动不动就哭这件事,可能大部分家长都比较抵触,因为在家长眼里,哭代表软弱,代表不懂事,代表不独立,代表无能。
反而觉得那些遇见问题忍着不哭的孩子比较坚强独立,沉着冷静。
其实,这两种不同情绪表现的孩子未来在三个方面会有很大差距。
动不动就哭和忍着不哭的孩子,未来有3个明显差距
由于哭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好的行为表现,所以面对孩子哭哭啼啼,很多家长心里会比较厌烦,怒其不争,往往对着孩子吼,试图阻止孩子继续哭。
其实对孩子来说,哭只是情绪的宣泄表达,因为孩子根本还做不到理性看待和处理问题,甚至不能很好的表达,只能用哭来表示自己的需要和无助。
但是家长们会给孩子动不动就哭的行为贴上很多表示不良品质的标签,并想办法改变孩子这种行为。最后孩子可能不怎么哭了,但并不是把情绪化解了,只是忍住了。
家长们可能想不到,未来这两种不同行为表现的孩子,会有以下3个方面的差距:
●情绪感受能力不同
一个正常的人,情绪不可能只有好的,没有坏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钟摆效应”,钟表向左或向右摆动,相当于人的情绪在外界不同的刺激影响下,也会存在两个方向,正向积极的和消极负面的。
钟表摆动的幅度相当于人们感受情绪的能力,如果你在一个方向上感受情绪的能力比较强,那对于这种情绪的相反方向,你的感受能力也会比较强。能强烈的感受恨和忧愁,也会有很强的能力去感受爱和快乐。幅度越大,感受能力越强,也能更容易往相反的方向摆动和转化。
相反,如果长期压制负面情绪,把负面情绪压到一个很小的摆动幅度,那他感受正向积极情绪的能力也会相应程度的降低。当一个人遇到伤心的事情不再难过,那他遇到开心的事情也不再欢喜。就像手术前打了麻醉,感受不到疼痛的同时,也失去了所有好的感觉。
那些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往往刚擦干眼泪不久,很快又能因为其他事情欢呼雀跃,这种孩子即便长大后依然会有很强的情绪感受能力,生命对他来说是鲜活炙热的。
而那些从小忍着不哭的人,往往对外界比较淡漠麻木,没有什么让自己特别伤心难过的,也没有什么让自己特别欢喜愉悦的,生命就会少了很多色彩。
●身心健康程度不同
从小被允许哭的人,首先自己的不良情绪是被家长接纳的被认可的,在家长这里是感到安全的自由的。生活中不会压抑自己,高兴了就兴高采烈欢欢喜喜,不高兴了也会放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样,一方面内心不会积压太多的负面情绪让自己身心受到伤害,一方面情绪被清楚的表达出来,也能被身边的人发现并重视你的感受,别人也才能知道怎么取悦你,知道你不可侵犯的底线在哪里。
忍住不哭的孩子,往往是想哭的时候被家长道德绑架了,比如哭代表不懂事、不勇敢、别人会笑话等等,时间长了,当孩子想哭的时候,想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孩子就会认为不应该表露这种情绪,自己需要时刻表现的懂事、友善、优秀,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正常的、高尚的、被大家认可的人,也就是说,他会进行自我道德绑架。
这样以来,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乖巧懂事,无欲无求,体贴他人,善解人意的人,实则是很少关注自己内心的需要,或者即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敢或者不愿去表达和要求,进而也很难被别人关心和顾及,结果内心按压了很多的委屈和无处释放的情绪,直到身心受到伤害,或者有一天情绪崩溃。
●心理防御机制不同
我们发现,与身边的人交往时,有些人日常比较开朗大方,对自己亲近或信任的人比较容易敞开心扉,真诚相待,愿意与人交心,他容易被了解,并相信他人,他会很享受人际关系交往。
而有的人总感觉他把自己包裹的很严实,即使和他认识很长时间,也很难明显的感受他的喜好或者他的情绪变化,总感觉和他之间有距离,很难与之交心。
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不同。
从小被允许哭、被允许大胆释放情绪的人,一般比较容易展露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别人感到这才是一个真实的爱憎分明有血有肉的人,他自己也活的很真实自由。
而从小被逼着把眼泪和情绪藏起来的人,与人交往时,不会轻易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他觉得这样是不安全的,担心被别人笑话和指责,他必须确定展现出来的一面是稳妥的、没有危险的。这样的人往往活的会比较累。
面对孩子哭泣,家长应该怎么做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知道,哭对孩子来说是情绪的宣泄表达,一味的让孩子忍住不哭,把情绪憋在心里,长此以往,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有利于孩子各方面发展的事。
当孩子哭着找你的时候,我们应该停止怒吼和嘲讽,而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安抚情绪
孩子哭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不管事情对错,首先是孩子主观上他觉得有需要了或者委屈了。
作为家长,不要上来就吼就批评,首先应该先关注孩子的情绪,通过拥抱和关切的语言安抚孩子委屈受伤的心情。
如果孩子一直哭,停不下来,家长也不要急躁,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让他多哭一会儿,尽情宣泄情绪。让孩子心里上感到是安全的,哭也是被允许的,不管什么情况,父母都在,都会给他支持和帮助。
●了解原因
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家长和孩子沟通,耐心询问缘由,了解清楚孩子为什么哭。询问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是孩子的不对,也不要急于纠正,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
●解决问题
问清楚原因之后,如果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要耐心解释,让孩子认识到事情的因果关系,给孩子讲明白为什么不能那样做。
如果问题由孩子自己去解决比较好,就鼓励孩子,对孩子表达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如果需要家长帮助解决,家长耐心帮助孩子,不要显的不耐烦。
不管怎么样,家长要记清楚,哭是孩子情绪的宣泄表达,要正确看待正确处理,宜疏不宜堵。
对于孩子动不动就哭和忍着不哭,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