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头条丨这3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教出爱欺凌别人、甚至违法犯罪的孩子

2023-03-01 09:42:17 来源: 手机网易网

本文字数约:4431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资料图)

01、这三种家庭,更容易教出校园“小霸王”

02、有些施害者是从受害者演变来的

03、如何避免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校园是孩子们求学、成长的地方,本应该是远离伤害和罪恶的一方净土。但事与愿违,校园环境并不完全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纯洁、善良,学生群体中其实隐藏着不少“恶魔”。

他们有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轻则难以自控地辱骂、打人,重则有计划、有组织地拉帮结派,联合其他人欺负弱小,欺凌程度甚至涉及暴力犯罪!

其中有些孩子年纪尚小,但犯下的恶行十分恶毒,超出大众想象,他们甚至深知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仗着自己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肆意妄为,毫无顾忌,让被欺凌者受到极大伤害。

图片来源于校园霸凌片《少年的你》

所以,早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也就是说,已满12周岁“孩子”,如果犯罪情节恶劣的,应当依法负刑事责任。

这一举措志在降低校园欺凌发生率,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并对罪大恶极的未成年人犯罪者采取应有的、有力的惩罚!

不过,要缓解校园欺凌问题,从来不能只靠严惩,还要靠对施害者精神心理的深入理解,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和预防措施。

每当有骇人听闻的校园欺凌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时,很多人都忍不住问:这些孩子小小年纪怎么那么邪恶、那么暴力?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和家庭教育方式,会教出这样的孩子?

我们在临床中接触过不少有一定暴力倾向、甚至曾经欺凌过同学的青少年患者,在对他们的临床心理干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深入的原因。以下做一些分析和总结,希望广大父母能从中得到启发,避免陷入这些教育误区,在无意中导致孩子误入歧途。

01、这三种家庭,更容易教出校园“小霸王”

俗话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句话放在校园欺凌施害者身上不无道理。

根据临床心理干预经验,大部分校园欺凌的施害者都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其中主要是来自他们出生、成长的原生家庭,其次有可能部分来自校园。

以下这几种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方式,尤其容易“教育”出校园欺凌的施害者。

第一种,经济富足、但精神匮乏的家庭。这些家庭中的父母虽然富裕,甚至实现了财富自由,但沉迷于吃喝玩乐等物质方面的享受满足,对精神层面缺乏追求。有的甚至沾染上赌博、毒品。

这类父母往往没有深入思考过自己真正的人生意义,缺乏积极而深刻的人生感悟,更别说有积极的三观和树立崇高的理想与目标了。

他们自己尚且如此,对于孩子就更缺少精神上的积极引导了。他们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很少,但在物质上几乎过分满足,过度溺爱。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孩子有可能与父母一样沉迷享乐,追求奢侈品,与同学攀比,喜欢炫富,物质丰富,但精神空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还很容易因家庭条件优越而内心膨胀,目中无人,是学校里的“小霸王”,欺凌同学。但父母对此不严加管教,而是纵容孩子犯错,甚至经常动用资源帮孩子“擦屁股”,从未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

长此以往,孩子越来越飞扬跋扈,严重缺乏同理心和自我反省能力,行为越来越出格,最后甚至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二种,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父母之间经常吵架,对孩子也动辄打骂。家庭气氛不但压抑,还充满了火药味。

一方面,这部分父母的教育观念往往比较落后,仍然持有传统的“棍棒教育”、“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不打不成器”的陈旧思想。

另一方面,这部分父母自己的生活也过得非常不如意,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有部分扭曲、消极的认知。两人很容易产生矛盾,忍不住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他们还会将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负性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抱怨、指责、辱骂、甚至打骂。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很懂得察言观色,根据父母的脸色行事,知道该怎么做、怎么说能讨父母的欢心,避免被打骂。

所以在父母面前,他们很可能表现得乖巧、懂事。但其实他们遭受了大量来自原生家庭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长期压抑、痛苦,如果一直积累又得不到释放,到了一定程度时,有可能情绪崩溃,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

也有部分孩子找到了“情绪释放渠道”,不过是非理性的、错误的释放方式。他们将内心的愤怒和压抑宣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身上,对他们谩骂、拳打脚踢,类似于大众所说的“大姐头”、“小太妹”等角色。

所以很多人想不明白,这些孩子实施欺凌时怎么能下手那么重?!怎么充满戾气?!

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欺负别人的时候,其内心的负性情绪得以发泄,感觉很痛快、很爽,也就很容易失去理性。有的甚至可能出现成瘾状态,不断追求这种用暴力来发泄负性情绪的解压方式,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三种,父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遇事总是外归因的家庭。

这些父母遇到人际矛盾和冲突时,容易显得蛮不讲理、咄咄逼人,也容易给人留下难以相处的印象,前面两类情况的父母其实也严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

很多人以为这是脾气冲、素质低,但其实深层次上是他们严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遇到问题时总认为一切是别人的错,几乎从不理性分析自身的问题,一味埋怨、指责外界和社会。

当他们遇到教育难题时,也不会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而是将所有过错归咎于孩子,一味指责孩子,对孩子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一个人的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是后天习得的,如果父母自身就缺乏,那孩子在潜移默化下,自然也很难学会。孩子也变得遇事外归因,非常容易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

他们很生气,并认为这都是别人的错,这种错误的认知又令他们更加愤怒、委屈。

当这种强烈的负性情绪不断累积时,他们就容易通过暴力欺凌的方式发泄出来,表现为欺凌同学,尤其是欺凌那些他们认为伤害过自己的同学,认为这都是这些同学自找的。

02、有些施害者是从受害者演变来的

另一方面,有些孩子之所以欺凌别人,是因为他们也曾在校园中惨遭别人欺凌,遭受了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换言之,他们可能是由受害者转化为施害者的。

我们接诊过一位患者杨怡,她父亲忙于工作,疏于陪伴,母亲只顾着打麻将,总把孩子交给老人家和保姆。杨怡从小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却正因如此被7个“坏同学”盯上了。

他们经常在杨怡上学、放学的路上欺负她,扇耳光、殴打、辱骂、扯头发,甚至将杨怡扔到垃圾桶里,往她头上倒满垃圾,还用手机拍了不少照片。

杨怡被这7个“坏同学”从小学一直被折磨到初中,但因为害怕遭到更大的报复,也因为与父母的巨大隔阂,她不敢告诉父母。这些“坏同学”还威胁她要加入他们的队伍,去欺负其他人,在他们的威胁下,杨怡同意了。

后来,杨怡曾参与欺负过几个弱小的男孩,将别人对她做过的事,施加到其他受害者身上。一方面,她是迫于那几个“坏同学”的威胁和逼迫;另一方面,她内心确实也积累大量的愤怒和痛苦,在被迫欺凌别人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发泄到了弱者身上。事后她非常后悔。

其实这里面也有父母不当教育方式的责任。为什么有些孩子被欺凌了,宁愿默默忍受,但也不敢、或者不愿意告诉父母?

这往往因为,父母在此之前就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一些心理伤害。比如孩子曾经求助过父母,但父母不重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反过来指责孩子。孩子认为父母根本理解不了自己,更不会帮助自己。

当隐忍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也容易出现心理扭曲,让自己强悍起来去欺凌别人,以免自己再遭受伤害。

这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可恨之人往往也有可怜之处。

就像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强,他虽然无恶不作,却圈粉无数,是令人根本恨不起来的反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过去也总被人欺负,备受伤害,最后一步一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剧中的高启强是以悲剧收场的,这也警醒我们,哪怕是由受害者转为施害者,只要实施了欺凌行为,甚至触及违法犯罪了,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所以,希望父母引导孩子明白,我们受到欺负后,首先要懂得及时求助和自我保护,然后要学会正确地释放负性情绪,甚至要学会“升华”,将被欺凌带来的屈辱、愤怒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尽量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更有可能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更有意义的一生。

而且,有部分欺凌者的道路越走越歪,除了欺负同学,还可能加入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染上赌博、毒品,游手好闲,成为大众眼里的古惑仔、小混混。

如今我国的“扫黑除恶”已常态化,这些群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绝大部分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被欺凌者来说,这也是一种迟到但从不缺席的正义。

就算有的施害者未受到法律制裁,但如今是社交媒体时代,施害者的行为很可能被人拍下视频发布在网上,他们的恶劣行径被曝光,面临的很可能是“网暴”和“社死”。

03、如何避免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经过以上分析,希望父母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演变为校园欺凌中的施害者,更要避免孩子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一,父母要深刻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反省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父母是否总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父母是否总是在家里吵架,甚至把气撒到孩子身上?

父母是否遇事就怪别人,未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孩子犯错时,父母是否总是出面摆平,没有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父母是否未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如果有上述家庭教育问题,父母要先努力改变自己,以身作则,再进一步带动孩子积极提升。而且无论如何,父母都要有意识地改善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孩子建立起积极的、正确的三观。

第二,如果孩子频繁欺凌同学,父母要看到孩子肯定存在错误的归因模式,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人际交往的方法也可能不得当。

父母要在这方面对孩子同情、倾听,再积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客观的综合性归因模式,学会自我反省。即与同学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有客观因素,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更理性地处理人际矛盾。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后,父母要以身作则,带着孩子向被欺凌的同学及其家长真诚道歉。父母自身也要就教育不当的过错做出道歉。

第三,大部分校园欺凌的施害者都存在学习障碍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到处理,孩子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内心有真正的自信,自然不会那么容易欺凌别人了。

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是主要任务,很多孩子成绩差、怎么学都学不进去,不是他们智力有问题,也不完全是态度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出现了学习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绩总是处于下游,这很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最终“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但如果父母懂得学习障碍的知识,懂得引导孩子增强“我也能学好”的信心,帮助孩子缓解、甚至消除学习障碍的话,孩子的成绩上升了,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他们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对未来有目标、有希望,并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学习与自我提升上。

他们自然会更加约束自身的行为,不愿意再做欺凌别人的、别人内心瞧不起的“小混混”角色。

另外,如果孩子有疯狂购物、赌博、滥用处方药或吸毒等不良行为的话,这已经涉及成瘾疾病的范畴,不是靠父母及时改变家长教育方式就能解决的。父母最好及时寻找专业的机构,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尽快帮助孩子消除“心瘾”。

面对校园欺凌,社会各界都不断呼吁要加强遏制手段,国家相关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如果广大父母也能担当起自身的责任,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预防孩子成为受欺凌者和施害者,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最近,“李天一出狱,父母疑设宴庆祝”的事引发大众关注。网传李天一(现名“李冠丰”)的父母对他非常宠溺,李天一一度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甚至被起了个“海淀银枪小霸王”的外号。最后,李天一犯下强奸罪行,入狱10年,他们一家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可见,如果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孩子不仅是在学校欺凌别人那么简单,还有可能严重犯罪,锒铛入狱。后续,我们会再撰文分析“李天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希望能引起父母们警示!

编辑:Edt_64

最近更新

202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140句汇总_独家焦点
世界新资讯:云南省2023年10月自学考试开考专业及课程考试安排
云南省2023年10月自学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
2023全国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招聘人数汇总(6月25日)
2023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特岗教师招聘进入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及做好面试资格审查公告
2023年湖北省咸宁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公开招聘教师面试公告
2023江西抚州市乐安县中小学教师招聘拟入闱体检人员公告
【环球速看料】2023江苏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教育局所辖学校招聘中小学教师(不进编)考试综合成绩、体检及考察人员公告
全球快资讯:同时拿到领科、光剑、WLSA上海offer,如何选?
高考后想读港大?仅招300人,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学生?
环球看点!202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140句(1)
当前快播:202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140句(2)
薪火相传!陕西这所民办院校,名气不大,实力却很硬核
被校名耽误的大学!天津这所高校,名气不大,实力却不容小觑 世界速看料
简讯:手机怎么直播上课-教学小程序如何搭建
8个你最关心的高考专业话题,北大学霸组合一语道破天机 |上搜狐聊高考_当前资讯
【全球播资讯】高考后想上中外合办,坑别乱踩!不然本科白读四年!
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招硕引博”、“才聚荆楚·智汇恩施”专项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拟聘对象公示(第一批)
视焦点讯!202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入围面试考生及面试公告
2023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公办幼儿园招聘编外幼儿教师200人公告 要闻速递
【新视野】2023广西贺州教师招聘568人公告汇总
2023浙江温州市瑞安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五)-焦点快播
河南城建学院召开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暨调研座谈会 环球热点评
阿坝师范学院顺利召开2022级学生军训动员大会
热文:渤海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
世界热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圆满落幕
甘肃省委宣传部专题调研指导陇东学院校报出版工作
江西高考状元出炉,超高分数破纪录,家庭背景曝光还真不是普通人 环球即时看
密歇根大学被控伪造学生成绩,可能被取消大学资质?
卡内基梅隆大学十年间“扩招”近2000名中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