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来自上海的表姐一起吃饭,她是搞幼儿教育研究的。说起韩国学生人数连续35年减少,一年间188家幼儿园关闭。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低生育率的影响,人们在结婚以后压力增大,不想生孩子,所以导致生育率下降。
【资料图】
“春江水暖鸭先知”,不断走低的生育率会给未来带来哪些影响?婴幼儿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已经有了切身体会,生育率萎靡所造成的后果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
其实我国也是如此。
表姐所在的幼儿园,也因为生源短缺而打破旧规,主动联系附近居民,希望他们把孩子送来上学。从前高攀不起的机关幼儿园,如今遭遇了爱搭不理的处境,前后的反差让人唏嘘不已。
我国人口总量建国时只有5.4亿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据中国2022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14.1178亿人),总体增速非常快。
事实上,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出生人口还是大幅增长的。2015年以前我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1600万上下浮动,15年开放二胎后,第二年的出生人口猛增至1883万,达到了近二十多年来的最高峰。
但这个政策效应很快释放完毕。
2017年人口新增又跌回1764万,随后出生人口数量的走势呈断崖式下跌。到2022年,6年时间里从1883万跌至956万,跌幅达49%。
出生人口大幅波动,也对不同教育阶段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有点类似于“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见,出生人数下降首先会影响幼儿园,然后是中小学和大学,最终影响到劳动力。
16、17年由于出生的孩子比较多,在接受中考和高考的筛选时,恐怕要经历比其他年份出生的孩子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残酷的淘汰。
而以后几年出生的孩子,入园入学难的问题慢慢就会不复存在,以后不再是家长们为了孩子入学去求学校,而是学校为了招生去求家长。
学区房以后恐怕也不用再抢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表姐说,再过几年,幼儿园老师就会过剩,她们单位的好几个年轻的同事 ,已经在准备跳槽转行了。
人口下降最先冲击的是幼儿园,接下来就会影响义务教育阶段了。其实,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是缓慢上升的,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1.46亿,随后就会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
根据规律测算,2025—2028年,平均每年学生以一两百万的量级在减少,2028—2035年每年减少三四百万的规模,那么,小学学位需求峰值出现在2024年,初中学位峰值将出现在2029年。
最终至2035 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约3000万,也可能现实更不乐观。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2020—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需求量总体减少,按现行生师比标准,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先短缺后过剩。
也许,会和世界上其他经历“人口塌陷”的国家一样,未来教育供求关系一定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方面是学校出现招生困难,部分会倒闭;另一方面,随着生源减少,义务教育肯定要走小班化、提升质量的道路。
比如日本,教育基本以私立高校为主的,受少子化影响,很多大学也面临招生不足和运营艰难的情况,为了抢夺生源而恶性竞争,无底线降低招生门槛,导致一流大学的大学生不会分数式计算等“学力崩溃”现象。
现在,日本也开始改变,提倡“宽松教育”,小学广泛引入“体验式学习”,学生从单纯关注分数和排名转向关注知识本身,从各种竞赛的怪圈中走出来。
近日,多地民政部门公布的2022年度婚姻大数据显示,各地初婚平均年龄普遍推迟,基本接近30岁,而杭州、扬州、常州结婚登记平均年龄都超过30岁。
晚婚晚育和少育现象,不是短时间能改变的,需要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决策大数据实验室预测,到2035年,我国0—17岁低龄人口存量将比2020年减少1亿人,届时教育资源支出会发生很大的结构性变化。
所以,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提出缩短教育年限,其中贺丹委员建议小学教育缩短到5年,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建议提出后,教育部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反馈。“可能我们人口变动,对教育方面的影响,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方面的影响是最大的。”
贺丹称,政策的制定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深度的改革,有利于办好人民的教育,实现树德立人。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祝愿我国的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