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发现没?男孩和男人并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在耳背方面。你喊一个男孩十几遍,他无动于衷,喊一个男人十几遍,他也听不见!
小婉说,儿子跟女儿养起来真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话,跟女儿说一次就记住了。跟儿子反复强调,总也看不见他行动。
(资料图)
“赶紧去洗脸!”
“喊你去刷牙,听到没?”
“穿衣服,上学要迟到了!”
这几乎是家有男孩的父母,每天必须说的话,就像柏拉图说的那样,在所有动物中,男孩是最难驯服的,因为他们尚无法调控其身上理性的源泉。
是的,养过两个男孩的我,深刻的知道,他们不一定是听不见,但却总是没有行动,其实和父母跟男孩的沟通方式有关。
就拿我家6岁的二宝来说,有时候叫他吃饭,就跟叫“魂”一样,喊了十几遍,他还在摆弄积木,当你真的生气了,想要跟他叫板了,他就乖乖过来了。掐住你情绪的边缘,不上不下,好几次我都差点就发火了。
后来,娃爹跟我说,别急,他这样其实不是没听见,就是不当回事儿。下次你试试,走到他跟前,让他停下来手中的事情,然后再说话,他保管一次就能听见了。
我试了试,果然如此。有时候我刚走过去想叫他,二宝马上就做起来,问我:“妈妈,你说吧,有什么事儿?”我这才明白,二宝不是“耳背”,只是真的没把我之前的话,当回事儿。
再说说9岁的大宝,喊一次就会过来,但有些事情,你嘱咐他好几遍,他还是会忘记。即使我跟他说了纸巾在衣服口袋里,中午吃饭他还会忘记用,晚上完好无损的带回来。这件事上,我也很伤脑筋。
娃爹拿着一本书跟我念:“较少的感官细节+较少的记忆能力=男孩”,意思是说,男孩的记忆力很差?
娃爹说,不是的,是说男孩大脑中的海马体比女孩的少,海马体是负责记忆容量和记忆功能的。
是的,我也必须承认,男孩和女孩存在很大差异,养育男孩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一件事情,我也不止一次在家庭会议中提出“下岗”的请求了。因为实在不知道,如何带着俩“毛孩子”了。
但后来,在娃爹和一本书的影响下,我慢慢的找到感觉了。带娃顺利了点,掌握了跟俩儿子沟通的“锦囊”,他们也越来越听话了。早上起床不赖床了,学习也积极了起来,感觉跟之前判若两人。我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也有一点帮助!
锦囊一:少说“但是”
上过一些育儿讲座,讲师们会重点强调“但是”的坏处。认为经常说“但是”对的父母,容易养出叛逆的孩子。
举个例子,如果你跟儿子说:“我知道你很累了,但是,必须完成作业才可以休息!”表面上你共情了孩子,但事实上,你的语气已经告诉孩子了“你是写作业的机器”,让他难以接受。
试试换成“如果”,整个语气就不一样了:“我知道你很累了,如果现在能赶紧写完作业,妈妈可以陪你玩一会儿你喜欢的游戏。”男孩子都是爱玩的,你用他喜欢的游戏“引诱”,他一定会很开心的去写作业。
锦囊二:理解你的男孩
男孩天性“野”,也很能闯祸。可能你一个转身,孩子就爬到窗边了,看起来十分危险。
这时候不要着急发火,可以问问孩子:“你爬到这里想干什么呢?”他可能会十分骄傲的跟你说:“妈妈,我发现了一个蚂蚁,我想找到蚂蚁王国在哪里?”
你看,孩子只是在观察,并没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危险性,这也是男孩天生喜欢探险造成的。
所以,不要着急告诉他“快下来,太危险了!”你可以试试理解他,从他的角度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许,火气就没那么大了。当然了,事后还是要进行安全教育的。
锦囊三:了解你的男孩
男孩和女孩的差异,在胚泡期就已经十分显著了,养育男孩不能用养育女孩的那一套了。
在《野性养育》这本书中,作者把男孩从2岁到22岁的成长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探索者、爱人者、独立者、拍患者和战斗者。他认为,每个阶段男孩的成长有不同,父母也要调整养育方式。
探索期(2-4岁)给予开阔的空间;
爱人期(5-8岁)给予怜悯和约束;
独立期(9-12岁):给予限制和机会;
徘徊期(13-17岁):给予输入和宣泄的机会;
战斗期(18-22岁):给予指导和支持。
你看,每个阶段,养育重点都不同,需要父母耐心引导,男孩才能更好的成长。之前我就是混淆了,没有搞懂男孩的成长特点,总是按照小时候的养育方式进行,才闹出了“怎么喊也不听的笑话”。6岁的二宝需要约束,而我只是唠叨,并没起到积极地帮助。
《野性养育》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对男孩正确的养育,不是驯服,而是激发其天生的野性。我深以为然,不要总想着“驯服”男孩,而是激发他的潜力,顺应成长规律,才能养出身心健康的男孩。
这本书陪伴我两年了,每次遇到养育困惑,我就拿出来看看,书中的内容能帮我解惑,根本不用查阅厚摞的文献资料了,养娃轻松了许多。
还有一本书,对我的帮助也很大——《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如果你家是男孩,恰巧你又不会跟男孩沟通,这本书能帮助你!
这本书中对很多不会沟通的父母常说的“错误的话”,进行了正确引导,并且触达多个育儿盲区。那些你在其他书本上找不到答案的“怪问题”,这本书都能解答。那些你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育儿难题,这本书也能解答。
就像刚开始,我很困惑怎么跟刚上一年级的大宝解释,上课回答问题要大声点,用的话术就是从这本书中来的。
刚开始我用“你就不能大点声吗?”跟他说了后,老师说,孩子一个星期都没举手回答问题,学习兴趣也不高。后来我跟他说,其实妈妈当时听错了,老师说你回答问题很积极,她特别喜欢听到你洪亮的声音!
结果,儿子以后经常举手回答问题,嗓门也大了起来,有次把前排的同学吓到了。你看,表达方式不同,教育结果就不一样吧?
家里有女孩也可以看这本书,因为有些育儿难题是一致的。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
可以肯定的是,看过这本书后,你肯定不会对自己以往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信誓旦旦了,反而会放下架子,尝试跟孩子做朋友了。因为,你在书中“错误的话术”中,频繁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枕边育儿寄语:
育儿有抓手,带娃不慌张。很感谢娃爹把这本《野性养育》推荐给我,让我更了解男孩,也更知道,如何去爱他,如何跟男孩沟通。希望看完文章的你,也能有所收获!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