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木子奕!
(资料图片)
4月是书香月,大宝幼儿园里举办了一个亲子阅读打卡活动:
老师要求家长每天带着孩子坚持阅读打卡,连续21天做打卡记录,把孩子读书的视频或照片发群里,一天不落,最后会颁发奖状。
以前,我是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的,也肯定能坚持带着孩子读,毕竟阅读是我这两年来最擅长的事。
事实上,孩子们也会每天阅读,这已经养成习惯了,但我为什么还是不愿意参加这样的阅读打卡呢?
不是因为我清高,不配合幼儿园的活动,而是因为亲子阅读打卡的背后藏着一个隐蔽的心理机制:打卡是他律,会毁掉孩子的自律。
我这么说肯定会让很多正在坚持打卡的人很不高兴,但这确实是有心理学研究证实的。
继续往下看,我会给出合理的解释。
01
打卡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
事实上,我并不是反对打卡,只是有几种情况,我们要学会区分。
1. 动机转移,动力扭曲,违背初衷
我们带孩子参加阅读打卡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打卡活动开始时,我们都满怀希望,想着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培养孩子爱上阅读,顿时信心满满,动力十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第10天,第11天,......热情消退,动力减弱,孩子打卡越来越不配合,不得不依靠父母的意志力坚持下去。
这时候打卡的动机已经开始转移了,出现了任务心态,即为了打卡而打卡。
动机一旦转移,阅读打卡活动也就失去打卡本身的意义了。
2. 任务心态,认知闭合,效能降低
我们要明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仅靠这短短的21天,甚至是100天的打卡,是不可能的。
如果单纯地依赖打卡,不仅会转移学习的动机,还会降低学习的效能。
为什么呢?这源自另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认知闭合需求。
什么是认知闭合需求?
就是人们在面对不确定的东西时,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感,为了减少这种不安全感,人们会有急需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的欲望。
比如说,在阅读打卡这件事情上,若是打卡这件事迟迟没有结束,心里总会挂着:“我今天有没有打卡?”
也会期盼着打卡早点结束,拿到奖励,奖励一拿到手,阅读这件事也就结束了。
我在朋友圈见过一个妈妈讲述她带儿子参加幼儿园打卡古诗的故事:
孩子的幼儿园要求读古诗打卡21天,我们家孩子其实非常喜欢阅读古诗,他很想赢得奖状。 但他又不愿意每天配合打卡,给他拍照或者录视频的时候,他反而不认真了,经常做一些小动作。 为了坚持到最后,我每天都是等他睡觉后拍一首古诗,最后让他得了奖状。 孩子得了奖状是高兴了几天,但后面再也不愿意继续学习古诗了。
这就是打卡心态的特性:学不到,假装一下;学到了,立即停止。
所以,阅读打卡活动,初衷是好的,但随着打卡的进行,动机和心态就“变味儿”了。
如果为了赢得奖励,为了完成任务而打卡,这样的打卡没有意义,还可能会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甚至破坏亲子关系。
事实上,打卡是他律,孩子不会因为参加了某个短期的阅读打卡活动,就会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习惯他律的人做事是出于被动的,因为不得不做,不做就得不到奖励;
而习惯于自律的人做事是主动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也就是具有内在的驱动力。
因为喜欢,我在阅读时会产生愉悦感,所以我愿意去做,我能为这个“喜欢/热爱”,而坚持去完成,而不是当成任务去完成。
两者的动机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
对于阅读打卡,我的建议是:
为了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保证孩子阅读时的愉悦感,让孩子真正地享受阅读。
而不是为了完成阶段性的任务去读书,我们平时也不要给孩子安排阅读打卡活动。
针对幼儿园的打卡活动,分以下两种方式:
(1)要求自愿参加的,要看孩子本身是否愿意参加,孩子愿意就参加,不愿意也不强迫。
(2)非参加不可的,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引导孩子把打卡当成一项作业。
但是千万不能强行融入孩子日常的自然阅读生活,更不必将打卡视为培养孩子爱上阅读习惯的工具。
比如,以此来胁迫孩子:“你看,学校老师都要求读了,这下你得好好读书了吧?”
如果没有长期坚持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即使参加10次,100次阅读打卡活动,孩子也不会爱上阅读。
02
如何培养一个爱阅读的小书虫?
我家大宝现在四岁多,已经是一个爱阅读,沉迷于读书的小书虫,每天都会拿着书看,已经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尽管有时还需要我陪着读,但我发现他很多时候都会自己拿书来自己读,有时候很入迷,很专注,有时候看着看着还会笑出声。
甚至会拿着书跑过来跟我分享他在书里看到的故事,这就是自主阅读的苗头。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自主阅读,我有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1. 给孩子创造阅读环境
很多人理想中的客厅,会有一整面电视墙,然后有个大茶几,舒适的沙发。
这样的装修,是为了方便一家人在饭后舒舒服服地享受看电视的美好时光。
我们家之前的客厅也是这样,但我一直有个念想:把客厅改成书房。
好巧不巧的是,去年我家的电视刚好被孩子摔坏了,这件事更促发了我把客厅改造成书房的决心。
于是我赶紧行动起来,买了两个钢制的书架:
把孩子们的绘本放在低层,把大人的书放在高层,这样孩子想读书就随时都可以拿来读。
我发现,给孩子创造了这样的阅读环境后,本来就喜欢阅读的哥哥,读书的时候更多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俩妹妹也会跟着哥哥拿书来读,这也算是进入自主阅读的第一步吧。
2. 让孩子自己选书来读
如果孩子要求我给他读书,我会先叫他选好书,我不会自己选书来读给他听,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关键。
如果我给他选好书,那他的阅读就属于被动的,而不是自发的,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
有时候我给他们买书之前,还会叫他自己选,他喜欢什么书叫让他选好了,我再去下单。
比如,大宝有段时间很喜欢奥特曼,我就给他找了几套奥特曼的绘本,让他挑选他喜欢的,我再去下单买回来。
所以,把选书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对阅读有掌控感,这样他才可能会爱上阅读。
3. 学会互动式亲子阅读
什么叫互动式阅读呢?互动式阅读指的不是家长和孩子坐下来阅读一本书的这种行为,而是指家长与孩子以书籍来展开对话的行为。
比如,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孩子提问问题:
“这个小兔子看起来很伤心呢,它怎么了?”“原来青蛙是两栖动物呀,你还知道其他的两栖动物吗?”.......
你可以提很多很多的问题,你还可以就书中的角色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孩子分辨角色,还可以读着读着停下来讨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式阅读,让阅读充满乐趣,把阅读变成游戏,想让孩子不爱上阅读都难。
4. 帮助孩子享受阅读
对于阅读,我们家是很随性的,不设阅读计划,不限制阅读的时间,想啥时候读就啥时候读。
比如先写作业还是先读书,这个在我家没有规定,如果孩子放学后想先读书,那可以读。
但前提是要跟孩子说好,无论先做哪个,作业都是必须要完成的。
当孩子专注阅读时不要去打扰他,尤其是孩子进入心流状态的时候,不要去打断他。
5. 学会给孩子读书反馈
反馈是养成读书,培养自律的不二法门。很多人都是在反馈中不断进步的。
在阅读中,适当地给孩子反馈(可以是父母的反馈,也可以是别人给的反馈),会让孩子产生优越感。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优越感是人们很多行为的心理动机,每个人都享受优越感带来的愉悦感受,进而去不断追求新的、更大的优越感。
比如,我们家大宝因为经常读书,每天都读古诗,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老师还让他给班里的小朋友领读古诗。
这些会让他很有成就感,也反过来激励他去学更多的古诗。
6. 以身作则,父母喜欢阅读
把这点放在最后,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才用它来压轴。
一个有阅读习惯的父母,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太重要了。
一个爱读书的父母,不一定能培养孩子爱上阅读,但一个爱玩手机的父母,孩子就肯定不会爱上阅读。
我是每天都会阅读的,我现在已经养成了每天都读书的习惯,但凡有一天我不读书,我就会感觉不自在。
即便在很忙很累的时候,我早上起不来,我也会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听书,思考。
知道我每天早起看书,有一天睡觉前,大宝突然跟我说:“妈妈,我明天也要早起跟你一起看书。”
听到他说这句话,我很欣慰,更自豪自己拥有一个共同进步,爱读书的,与我同频的娃,我相信这是我一辈子,更是孩子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这次大宝幼儿园的打卡活动,我刚开始是不太想参加的。
谁料大宝的积极性这么高,我没给他拍照打卡,他就说妈妈你要给我拍照发到班级群里,我要参加阅读打卡活动,我喜欢读书。
既然是他自愿参与的,我就配合他每天给他拍照,录视频,陪他一起完成这次的打卡活动。
作者:【木子奕】
一个一手带仨娃,一手码字的90后宝妈,
爱阅读、爱写作,专研儿童发展心理学,
专注女性个人成长,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