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
发小最近为闺女上学的事很是发愁,小丫头去年秋季就上一年级了,因为年龄比较尴尬,入学的时候就已经七岁多了,所以当时没有上幼小衔接班,直接入校成了一名小学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丫头之前上的是公立幼儿园,三年下来老师带着孩子又蹦又跳,也没开展相关的学前教育。
奉行“快乐教育”的她,在闺女上小学前一年,也没有意识到提前教她认认拼音、识识字、做些简单的计算,导致孩子“两眼一抹黑”的就开始了小学生涯的学习。
本以为孩子们都一样,谁知同班很多家长都提前、有计划的对孩子进行了幼小衔接的教育准备。
学校任教老师也是根据孩子们的整体水平来推进教学计划,班级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幼小衔接基础,很多轻轻松松在单元测试中都是双百。
而她家的孩子自己平日没少下功夫,又是看着写作业,又是读题、检查、纠错,兵荒马乱跌跌撞撞一学期下来,孩子成绩没起色不说,闺女自信心受打击、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
“什么别给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你不学,架不住别人学啊。”发小作为“过来人”,再三强调:
“幼儿园最后一年太重要了,父母还是要花点精力和时间,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这样进小学后,孩子才能轻松应对,家长也会从容、不焦虑。”
这让我想到曾有一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小学校长就多次强调过:
“幼小衔接就是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年。主要是对孩子的专注力、好习惯,以及包括拼音、识字在内的早期阅读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发小的孩子上小学后之所以学习吃力、家长费心,主要就是因为她没有抓住幼儿园“最后一年”重要时期,采取放养管理,导致孩子各项能力和同班同学相差一大截。
其实,幼儿园“最后一年”很重要,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心理构建和知识储备学习这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不管孩子是送到外面机构进行专门学习,还是自己抽空对孩子进行辅导,家长都需要抽出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一般来说,作为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的一年,孩子的幼小衔接主要是两大方面的准备:
第一方面,学习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就是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我们知道,幼儿园的课堂是“开放式”的,小孩子们没有规范的上课习惯,在教室也是跑来跑去,基本上很少能够端端正正坐上一刻钟,更别说一节课的时间。
孩子能够“住得住”,才能“学得进”。
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番茄钟表”或者“计时沙漏”,从15分钟开始锻炼,通过专项做题训练,让孩子集中精力“吃一个番茄”,然后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加长孩子专注的时长。
第二方面, 基础知识的练习,包括早期阅读、语言表达和基本的数学能力和建模。
① 要掌握一定的识字量。识字很关键,孩子会自主读题和审题,写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会
大提升。
孩子上一年级后,对识字量有要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识字量要求是400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识字量550字,一年级全年的识字量在950字。
孩子的识字要放在阅读中进行,如果孤立的认字,孩子会学的很痛苦。
大宝上小学前我们没刻意让他认字,只是通过平日绘本阅读,让他大量接触书籍,他在二年级前居然囫囵吞枣看完《米小圈上学记》系列丛书。
②一定要学好拼音。识字的前提是会自然拼读,拼音学的系统巩固,阅读多、快,识字量就不在话下。
③会50以内的加减法。构建基本的数学分类思维,对以后的学习大有益处。
图形结合、分类归纳等数学思维是底层学习思维,孩子进入小学前,提前着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对以后各科学习都有帮助。
大宝上小学头一年,我就开始全面着手孩子幼小衔接的事,并向邻居王园长请教,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从事学前教育也有十几年了。
当时,通过向王园长沟通交流,我大量了解了家长陪同进行幼小衔接的注意事项,并在王园长的推荐下,给大宝买了一套针对性强的有效衔接练习册,让大宝每天花上十来分钟,做一两页。
其实,小孩子在刚接触学习时,都动力十足、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兴趣。
幼小衔接是孩子进入小学前的关键阶段,家长千万不要疏忽了。孩子一步慢、步步慢,再想迎头赶上就很难了。
还不如提前做好准备,让孩子每天花上十几分钟,专注的做上一两页专项练习,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今日话题:你认为孩子上小学前的头一年重要吗?
豆芽妈妈,一位职场二胎宝妈,上海大学在读MBA,心理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与成长。
喜欢我的内容,关注我,持续和您分享、交流家庭教育类干货知识和育儿故事。
育儿路上,一起走、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