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这几天,一位分享育儿日常的外籍妈妈,遭到了一波来势汹汹的网暴,其中还夹杂着恶意满满的谣言。
让米粒妈心情复杂的是,在评论区网暴和造谣这位妈妈的,无一例外,都是男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可怜的男孩,这个家需要一个男人。”
“这样教育儿子,你的婚姻一定很糟糕吧。”
还有人煞有介事地造谣:博主已经离婚,之所以这样育儿是为了发泄对前夫和婆家的不满。
讲到这大家也许很好奇,这位妈妈到底是如何教育儿子的,以至于让这么多网友的大破防甚至口不择言?
但答案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
因为在米粒妈看来,她的带娃日常非但不该被抨击,反而值得最热烈的掌声。
她在教他做个好人
这位博主是怎样教育儿子的呢?
首先,她非常注重生活细节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早上起床后,儿子要和妈妈一起完成床铺整理。
“教我儿子早上起来整理好被窝,这样你女儿才不必面对凌乱的房间。”
吃完饭后,妈妈会手把手教儿子清理厨具。
“教我儿子饭后自己洗碗,这样你女儿才不用一辈子给他当保姆。”
去完厕所后,要记得把马桶盖放下来,照顾家里女生的使用体验。
比起生活自理,妈妈更在意的是儿子的心理健康。
在遇到难过或者生气的事情时,她会教儿子用书写的方式疏导自己的情绪,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用打骂伴侣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气了。
平日,妈妈会带儿子一起做正念练习,让儿子学会保持平和的心境。
除了这些之外,妈妈还特别教导儿子要身体力行地尊重女性。
她陪儿子一起看女子足球赛,让儿子知道,女孩子也可以热血、蓬勃。
她教儿子清理面部和护肤,让儿子知道女性有胡须是再正常不过的,而昂贵的精华液也只是为了维持更健康的皮肤状态。
让儿子明白女生说“不”的意思就是拒绝,不能自以为是地冒犯。
很多人讳莫如深的生理期,这位妈妈也早早就告诉了儿子。
她让儿子知道,女性每个月都会有不舒服的那几天,她们需要的是包容安慰而非敷衍指责。
就是这样的教育内容,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博主在看到男性网友的恶意评论时觉得难以置信,她不明白,自己明明在传达积极的信息,为什么会招致这样的谩骂和谣言?
退一万步来看,她的培养方式再正常不过,丝毫没有“厌男”或者“媚女”的导向,一切只是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她培养儿子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教育儿子习得生活独立、情绪稳定、尊重异性这样可贵的品质,只是为了让他未来能成为一个理想的伴侣、可靠的朋友,或者说,一个富有同理心的“好人”。
这样的教育,难道不该得到夸赞吗?
但总有一些人固执地认为,家务活是女孩子才需要做的,善解人意和同情他人的品质,也是存在于女生天性当中的,男生就该强势、冷酷、以自我为中心。
殊不知,这存在了几百年的性别刻板印象必然走向崩坏,那些破防跳脚的人,也只会沦为可怜的小丑。
就像网友所说:
“那些赶来评论造谣的,每个字母都在证明姐姐教育得对!这才是正常的妈味!”
恶果早已酿成
因为疏于对男孩的品行和性别教育,已经引发了很多社会性事件。
前段时间的哈尔滨,有位年轻女孩在女厕所与一对母子产生了长达半小时的争执。
据女子自述,当时自己正常去卫生间,没想到推开一扇门后竟看到一个小男生。
惊愕之余她尽力保持冷静,告诉小男生:“这里是女厕,你是男孩儿不能进来。”
但男孩儿的妈妈听到后直接冲过来,一口咬定自己的儿子被欺负了,骂骂咧咧地把女子堵在隔壁厕所间,不让人出来。
这位妈妈执意让女子道歉,女子坚称自己没错。
但妈妈不依不饶,大声嚷嚷:“你必须道歉!你伤害我儿子心灵了你知道吗!”
后面情绪激动地叫来一家人撑腰。一旁的孩子眼睁睁看着妈妈发飙,吓得放声大哭。
直到工作人员得到消息赶来劝架,男孩的父母还在大放厥词地羞辱女子。
“你农村来的,你没子宫!”
“你妈一生生一窝,所以你才没有被好好对待!”
后来事情曝光引发热议,男孩一家的态度却依然嚣张。
带男童去女厕所本是无奈之举,因为我们习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妈妈带孩子,也理解大家并无恶意。
可这位妈妈坚持认为儿子小,无需在意男女之别,却忽略了自己当日的行为落在尚未明事理的儿子眼种,就变成了另一回事——对女性这样逾矩,是被允许的。
她只顾着维护儿子的利益,放弃本可以给儿子好好上一堂性别教育课的机会,用纵容和溺爱彻底误导了孩子。
其实,很多男孩家庭都会有这样的侥幸心理。
在男孩小时候做出有失边界的事情(比如偷亲幼儿园的小女生,无所顾忌地摸妈妈某位女性朋友的胸口、大腿等等)时,下意识觉得无伤大雅,抱着“反正男孩不吃亏”的想法,一次又一次降低底线。
小时候犯错不及时纠正,孩子长大了只会捅出更大的篓子。
还记得前段时间的蔡顶流塌房事件吗?
在他与一名女子发生性关系致其怀孕又打胎之后,蔡顶流的妈妈第一时间站出来护崽。
她怀疑该女子要敲诈,于是一边谈赔偿事宜,一边找私家侦探跟踪,甚至非法在女子家门口安装针孔摄像头。
一系列操作都是维护儿子,仿佛千错万错都不是儿子的错,生怕儿子吃了亏。
殊不知,一次次容忍错误、颠倒是非,只会把孩子推向更黑暗的深渊。
让儿子长大
米粒妈至今清楚地记得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中,那位母亲的平静又悲痛的控诉——
“我教了我女儿二十年,让她知道怎么保护自己。而你却一秒都没有教过你儿子,不要伤害他人。”
被带歪的男孩子,别说尊重女性了,连亲妈都不懂得尊重。
美国著名女歌手布兰妮,曾深陷与前夫的纠纷中。
让人扼腕的不是她前夫有多没人性,而是她小儿子被推到台前说出的那番话。
她年仅16岁的小儿子杰登出镜接受采访,语气轻蔑地评价了母亲发在社交媒体上的有些暴露的舞蹈视频和照片——
“感觉她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求关注,年复一年都是这样,可能永远都不会停止。”
他丝毫不理解怀胎十月生下自己的妈妈,甚至和哥哥一起当众诋侮她。
更让人心寒的是,前夫还曝光过一段指责布兰妮带娃没耐心、不负责的视频,其中的内容正是布兰妮在严厉地教育儿子——
“你必须学会尊重女性,尊重我!”
可惜,为时已晚。孩子不但一句都听不进去,还拒绝沟通,更加叛逆起来。
《颜氏家训》里有句话: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对儿子的人格教育,一半固然依赖孩子的天性,但另一半也是更关键的一半,则仰仗后天教育而养成的习惯。
这种培养,自然是越早越好。
综艺《少年说》里有一幕,让米粒妈印象深刻。
一个男孩对妈妈喊话,半是不解半是抱怨地表示,自己每天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还要刷碗、拖地、择菜……真的很累。
但听完儿子吐槽的妈妈却没有让步,她知道儿子还只是个孩子,但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培养责任感。
她说:“无论你有多大学问,会说几门语言,这都不重要。
我更希望你能成为一个独立、有担当的纯爷们。
现在做家务,你会有责任感,将来你才会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
这个说法米粒妈简直不能更同意(才不是为了让儿子多干点活儿)!
还记得前两年米粒为了逃避学习压力,疯狂迷恋干家务吗?
回想那段日子,他口口声声要包圆儿家里所有人的衣服,擦地做饭样样上手,事实却是自己刷个鞋就能全身搞得湿透。
可即便如此兵荒马乱,米粒妈也从没有打击过他的积极性,宁可自己花上三倍的时间来收尾,也要让米粒早早养成做家务的习惯。
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培养方式了。
在儿子第一次做饭洗碗搞得一团乱的时候,不要因为他是男生,就让他从此远离厨房;
在儿子对需要耐心的活动表现出抗拒的时候,不要因为他是男生,就下意识判断他更好动,让他发展更激烈的对抗型运动;
在儿子对某些事表现出过度地强势和固执时,也不要因为他是男生,就把这当做“男子汉气概”来强化。
一则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男孩子的同理心往往在十几岁时才开始形成。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所有习惯,都依赖于家长的刻意训练。
我们要让男孩们知道,真正的男子汉,不是用拳头标榜自己的强大,更不是对别人的肆意伤害,而是懂得承担责任、尊重他人以及帮助弱小。
并且,无论何时,男孩子也永远拥有哭泣和示弱的权利。
比起让儿子变成一个无坚不摧、百毒不侵的“硬汉”,我更希望他是一个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能力,会正确表达自我,也能主动理解他人的“真男人”。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