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偏居河北省武安市东南部山区的白沙小学2014年建校,基础差、底子薄。短短两年,在城区优质校武安市实验小学的帮扶下,该校跃居名校行列。2016年,该校兼并周边北三乡、北大社等4个教学点,组建了白沙教育集团。
白沙小学的发展壮大,是武安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成功范例之一。为解决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年来,河北武安市创新实施了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战略,目前,该市设立11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已基本涵盖所有城乡学校、教学点,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优质化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优化顶层设计:一张蓝图覆盖每所学校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县域教育具有地域面积广、学校布局分散、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多的山区县特点。
“过去,武安义务教育发展的痛点在于山区农村学校基础薄弱,出现‘城区挤、农村弱’问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城区。找准痛点,利于我们对症下药。”武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利民说。为此,武安市针对性地提出了创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解决方案。
2016年初,由城区现有的11所学校牵头,武安市教育局在全市成立了11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每一个共同体由一所城区优质学校引领带动两到三所农村中心校,再由农村中心校向下延伸、辐射到一般小学、教学点。
“目前,全市11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已经实现城乡学校的全覆盖。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城区强校、名校引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把山区农村老百姓家门口的每所学校全部办成优质校。”郭利民说。
具体实施过程中,武安市坚持外延、内涵并举,将以往探索开展的集团化办学从城区向农村拓展延伸,并实现“三化五统一”。“三化”即共同体硬件建设一体化、师资交流常态化、教育科研网络化;“五统一”即共同体管理上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研修、统一考核、统一奖惩。
西苑小学共同体是武安11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之一,城区优质校西苑小学为牵头学校,对口带动山区学校贺进小学等5所学校。
“通过共同体这个桥梁,城区学校的先进经验、优秀师资源源不断地流入我们山区学校。比过去简单的送教下乡更加对口、更加精准。”尝到甜头的贺进小学校长贺旭军高兴地说。
为防止共同体学校发展“两张皮”,武安市教育局从教育质量、校园文化、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校园安全、发展潜力等方面,对全市11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进行综合性整体评价。每学年评比一次,每次拿出20万元进行奖励。
“通过捆绑考核,城乡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了‘五个互助’,即‘学校管理互助’‘教学研究互助’‘教师素质提升互助’‘课堂教学互助’‘学生素质提高互助’。”郭利民说。
瞄准师资关键:一套机制推动深度均衡
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武安农村学校的校舍和设施已经与城区学校相差无几。城乡教育最大的差距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其中教师队伍素质是关键。武安市牵住这个“牛鼻子”,依托共同体建立实施了加强师资建设的一整套机制,即“定向补充、内部互动、挂职提升、全市交流”。
定向补充,就是针对共同体内农村校师资不足、结构性缺员等问题,建立常态师资补充机制。每年初,武安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短缺情况进行全市统筹调配。仅2107年,武安就向农村校补充新教师253人,调配交流教师180人。
内部互动,就是通过共同体中心教研组、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教研活动、跟岗培训等形式,共同体内部进行师资互动、教研互动。11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各自整合所属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资源成立共同体中心教研组,制定统一的教研活动方案、学年教学计划、联考联测机制,实现教学进度、教学监测同步。各共同体还成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通过送课、听课、观摩课,共同研讨、交流切磋,整体提升。
“我们东关共同体一共有东关、邑城、赵店、新华、康二城矿5所学校。每月由一所学校主持,开展一次大型教研活动,每次一个主题。2017年,我们通过本校5个市级名师学科工作室帮助农村校培养骨干教师。”龙头校东关小学校长孙海波说。
挂职提升,就是为提高农村学校校长、中层能力素质。武安市积极实施农村教育干部影子培训计划,依托共同体,农村学校教育干部分期分批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跟岗学习,每学期一次,每次时间从一周至一个月不等。
同时,武安市还建立了全市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县管校用”“全市统筹”,变“学校人”为“系统人”。每年交流教育干部140余人次,交流教师近200人。
通过共同体,武安农村学校培养出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新华小学原是一所地处偏远的厂矿学校,在纳入东关学校为龙头的共同体学校后焕发了生机,2017年终排名逼近城区老牌名校,校长宋文学也成长为市级骨干校长。
夯实资源共享:一根网线激活“神经末梢”
武安市从主城区到西部山区的活水乡,最远有70多公里。远在太行深处的微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成为全市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
近年来,武安先后投入2.6亿元,以创建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为目标,不断加强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该市已安装电子白板、互动一体机2400套,建成微格教室50个,安装“智慧教室”200套,并创建了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
如今,从城区到山区,从规模校到教学点,武安市城乡所有学校都实现了“独立外网、教育内网、无线网络、IP网络电视、视频会议”5个全覆盖。在一个共同体的学校之间,山区孩子可以通过直播课堂与武安市甚至邯郸市城区优质校的孩子进行互动;山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研与名师在线交流。
武安西部的活水、贺进两个乡镇位于深山区,两个乡镇的面积相加等于一个小规模县的面积。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50多个教学点。为保证和提高教学点的教育质量,武安市教育局积极推进专递课堂的建设和运用。针对教学点多为一、二年级的情况,市教研室安排贺进小学、活水小学两所区域优质校作为牵头校。活水小学负责两个乡镇一年级的示范课,贺进小学负责两个乡镇二年级的示范课。通过专递课堂,两个乡镇的教学点实现优质课堂全覆盖,确保开全课、开好课。
“我们贺进小学在共同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跟城区优质校甚至邯郸名校进行交流、互动;对下,可以通过专递课堂辐射带动周边的教学点。”贺旭军告诉记者。
直播课堂、专递课堂等云课堂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武安城乡教育共同体发展插上了信息化、现代化的翅膀,有效激活了全市教育的“神经末梢”。
自11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成立以来,武安市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部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接近甚至超过城区水平。2017年,武安市前30名学校中,农村学校占了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