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培训机构乱象不能一阵风,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打好组合拳。”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的一句话点出了这几天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已发布了10道“减负令”,地方出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道。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补课的需求不减反增,学习由课内转向课外,把大量时间和金钱花在了校外培训机构上。如何综合施策,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真正从根本上给校外培训热“降温”,缓解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依赖,委员们纷纷支招。
构建长效机制是关键
“前不久出台的专项治理通知,为治理培训机构乱象下了一剂猛药,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要加快建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长效机制。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培训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
今年年初,上海出台了《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即“一标准两办法”。据倪闽景介绍,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强,使校外培训机构步入常态化管理阶段。第一步提高准入门槛,设置了明确准入标准,在办学流程、场地面积、收费管理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与此同时,建立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在市级层面构建综合监管机制和检查督导制度,实施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综合监管。
“诚信监管体系的构建,是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建议,实施诚信监管制度,建立区域民办培训机构的信用体系,将违规办学机构法定代表人、举办者列入失信名单,同时,建立全国联网的校外培训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平台。
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勾连,是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义务教育应当对民办中小学和公办中小学在招生上同等对待,均不得允许学校进行招生测试。”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认为,要畅通监督举报机制,发现举报线索及时查处,将违规的培训机构列入黑名单,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督查,对相关学校以及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罚。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建议,制定培训机构教师准入标准。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聘用的底线,对受聘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要求,新入职教师还必须接受相应的职前培训,要通过能力合格的资格认证。
携手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四部门联合发文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说明治理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需要各部门的共同配合。”在孙惠玲看来,各部门要厘清部门管理职责,齐抓共管联合执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沟通,加强研究,共同面对。
培训市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也离不开行业本身的自我规范。从历史上看,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有行业自己的第三方自律组织——行业协会。
“近年来,校外培训市场发展迅猛,加强行业自律是实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胡卫认为,行业协会要倡导行业自律公约,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对培训机构教师开展专业认证,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行业的专业水平。
“培训机构既然从事教育服务工作,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也应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育人放在首位,而不能一味地进行商业运作、营销,否则就违背了教育的本真。”孙惠玲说。
“教育评估组织也可以在民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胡卫认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应通过一定标准对培训机构进行质量检测,出具客观的问题诊断报告,为其提高质量提供依据,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和学校教育二者是相互孤立的系统,从而出现了培训机构和学校抢时间、抢资源的局面。“未来的教育日益走向开放,课外培训机构可以成为能者为师的大教育时代课程资源的提供方,甚至成为学校的课程外包公司。”
家长需树立科学教育观
争相参加校外培训,是一种典型的“剧场效应”。剧场之内,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站了起来,那么后排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与此相对应,开始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参与校外培训,因为家长的教育焦虑,更多的人开始加入校外培训大军。在孙惠玲看来,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是家长应该保持理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被培训机构牵着鼻子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认识到,教育的初心是为了人,是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家长不要盲目攀比,要发现孩子的个性特长究竟在什么地方,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要有合理预期。”韩平告诉记者。
据韩平介绍,在关注到家长群体的家庭教育需求后,浙江省在2016年启动实施了浙江省家长学校精品微讲座项目,为家长“私人定制”了100个家长学校精品微讲座视频资源,浙江省近50位省内专家和一线教师参与讲授。“希望能帮助家长掌握儿童成长规律,形成科学理性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我看来,比起知识的获取,良好习惯的培养更重要,比如阅读的习惯、运动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远远比分数重要,这才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东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说。
“培训机构热的现实原因,仍然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不均衡分布,导致了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倪闽景认为,政府要在优质均衡上下功夫,秉着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理念,今后要把更多的资源向薄弱校倾斜,特别是加强薄弱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