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三国演义》我们到底在重读什么,诸葛后人用八个字回答
潮新闻客户端 实习生 王一菲
八月底夏日的余威犹存,在浙江图书馆曙光路馆区集体视听室内,众位书友交流讨论的激情同样热烈。
【资料图】
8月26日下午,“重读经典”之《三国演义》阅读分享会在浙江图书馆举行,这是文澜读书岛迈入第七个年头后举办的首期阅读沙龙,也是“重读经典”系列阅读分享活动的收官之作。
自今年七月起,文澜读书岛围绕着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开展了“重读经典”系列阅读分享活动,带着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等方面的思考对古典名著进行现代化解读,以期在书友的观点碰撞和思想交锋中激发古典名著的魅力与活力。
在这个暑期中,文澜读书岛已先后举办了以《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为主题的阅读沙龙。作为该系列读书会的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活动,本次活动延续了文澜读书岛“平民视角,草根阅读”的本色,由文澜读书岛发起人、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优秀阅读推广人劳月作为分享嘉宾,从普通读者的视角出发为在场的书友进行关于《三国演义》的阅读分享。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朝代
文澜读书岛的公众号以“回到那个名声最大的朝代”作为本次《三国演义》读书会的预告标题,劳月的分享同样延续了这个观点。
劳月首先带领书友梳理了三国的历史脉络和概念定义。从狭义上看,三国时期是从公元220年至280年期间魏国、蜀国、吴国三足鼎立的60年;广义上像《三国演义》则是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讲起,记录下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三国统共也不过百年,在我们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年历史当中,其实是一个很短暂的时期。”在时间的维度上三国的存续或许并不显眼,但在劳月看来,三国却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大的朝代:“三国是短暂但精彩的历史时期,并且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
这份影响首先体现在名家辈出的英雄人物之中。劳月指出,无论是英雄的数量还是对后世的影响力,其他朝代恐怕都很难与三国时期媲美。
“魏蜀吴三国有三个皇帝曹操、刘备、孙权,接着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还有更重要的军师谋士诸葛亮、周瑜。像关羽最后甚至被封神了,明清以后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关羽塑像,从一个三国时期的将领成为了直到现在都人人皆知的神像。”
这些由英雄人物参与的故事、战役、计谋更是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空城计,望梅止渴……”劳月随口便举出了三国故事中流传至今的诸多典故作为例子。“这些典故已经深入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当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典故。”
与其他朝代的历史故事相比,三国的特殊性和影响力还在于它有着《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这两部殊途同归的读本。《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之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两部作品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都有着首屈一指的地位。二者一个如实刻画全貌,一个充溢民间想象,使三国的故事具备历史底蕴的同时又不失戏剧张力。
《三国演义》脱胎于《三国志》,在历史演义中融入了民间传说,在七实三虚中既相对客观完整地展现了历史过程,又塑造了生动的人物群像,创造了艺术真实盖过了历史真实的神话,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
劳月介绍道,《三国演义》文学价值的核心在于它赞颂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刘备对应仁,关羽对应义,诸葛亮对应智,赵云对应忠,张飞对应勇,而这也是《三国演义》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原因所在。除此之外,小说中体现出的“群雄逐利,三足鼎立”的政治智慧与“命运无常,世事难料“的人生哲学直到今日仍然具有深刻的思考价值。
书友中还隐藏着诸葛后人
在互动环节,在场书友就“历史与文学的关系”、“《三国演义》中为什么没有‘礼’”、“阅读经典是否还需要写一写”等问题与劳月老师展开讨论,现场问答活跃,气氛热烈。
劳月也顺势邀请了本期活动的“隐藏嘉宾”——诸葛亮高隆族第五十一代传人诸葛萱老师。
诸葛萱先前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活动入口的签到处,圆帽子黑马甲,不显山不露水。当她走到台前拿起话筒,才发现她口齿清晰,身姿挺拔,应对自如。
据诸葛萱回忆,在1995年,她曾经在父亲的带领下回到兰溪诸葛村祭祖并诵读《诫子书》。
《诫子书》中最重要的八个字也一直挂在自己家中,那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种家风贯彻在祖祖辈辈中:在诸葛大家族中,即使条件艰苦,年代久远,只要姓诸葛就一定是读书人;在诸葛萱自己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是浙大生命科学学院的退休教授,深耕科研,教书育人;弟弟则是潜心藏书,醉心于古籍之中。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然后就是八个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于何为诸葛家风,诸葛萱概括道。
“四大名著”是流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基因
作为文澜读书岛“重读经典”系列活动最后一期的读书会,劳月老师在分享完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体会后,对往期活动进行总结并就“重读经典”的话题展开了进一步的延伸讨论。
在系列活动的第一期“重读经典”之《水浒传》阅读分享会时,浙江大学教授黄健表示《水浒传》已经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心理当中,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的元素,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
在第二期以《红楼梦》为主题的活动中,分享嘉宾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郭梅也强调,是个中国人,就一定要读读《红楼梦》的原著,哪怕你在海外也一样,因为这本书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境界是所有中国农古典文学作品都不可媲美的。
在劳月看来,四大名著经过了几百年的传承,早已不仅仅是四部小说,更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小说中的人物,早已不仅仅是文学人物,更是能够影响不同人生的精神文化偶像。“四大名著已经深深地进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世界,融入了我们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中,为人做事,行文著述,都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影响。”
当经典名著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时,在当下普通人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阅读、看待、理解经典作品呢?
劳月指出,读者在阅读前必须要认识到一个前提,经典并不意味着完美,小说也不是人生规范。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其局限性,当下的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仅在品读经典时需要这种独立思考的态度,在阅读任何书目时都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启迪思想,启迪智慧,这才是阅读经典的目的。”
至此,第一季“重读经典”系列活动暂时落下了帷幕,而在接下来的九、十月中,文澜读书岛还将携手浙江图书馆与钱报读书会开展四场阅读分享与观影读书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